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快速检索
《河北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北省卫健委主管、河北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月刊)大16开(A4)、176页,全年连续计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l3—1199/R,国际标准刊号1SSNl006—6233。邮发代号18—24。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于1999年6月入编中国期刊网,2009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编辑部公告
最新通知
《河北医学》版权须知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2025年 31卷 2期  刊出日期:2025-02-28
 
论著
SNORD104通过调控PIK3CA的2'-O-甲基化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春蕾, 杨主娟, 朱鑫鹏, 邓琦程
2025, 31(2): 177-18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963 KB)  ( 21 )
摘要
目的: 探讨C/D盒小核仁RNA104(C/D box small nucleolar RNA 104,SNORD104)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TCGA数据库分析SNORD104在人EC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EC且行手术根治的118例患者和同期确诊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31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另选取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SC)和人EC细胞(Ishikawa、RL95-2、KLE和HEC-1B)作为靶细胞;qRT-PCR检测人EC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及细胞中SNORD104表达;FISH实验检测SNORD104亚细胞定位。将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OE(过表达)-NC组、OE-SNORD104组、OE-SNORD104+si(小干扰RNA)-NC组、OE-SNORD104+si-PIK3CA组和OE-SNORD104+si-FBL组,将HEC-1B随机分为ASO(反义寡核苷酸)-NC组和ASO-SNORD104组。qRT-PCR检测SNORD104和PIK3CA表达;EdU染色、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L-P实验检测2'-O-甲基化水平;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RNA稳定性;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IP)检测FBL和SNORD104及PIK3CA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TCGA和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和细胞相比,EC组织和细胞中SNORD104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患者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与OE-NC组Ishikawa细胞相比,OE-SNORD104组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指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ASO-NC组HEC-1B细胞比较,ASO-SNORD104组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指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BLAST序列对比显示PIK3CA的mRNA中存在SNORD104可能的结合位点;Kaplan-Meier Plotter生存分析表明PIK3CA在EC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RIP实验发现,与IgG抗体处理的Ishikawa细胞相比,FBL抗体处理细胞中PIK3CA和SNORD104富集均升高(P<0.05)。RTL-P实验发现,在低dNTPs浓度条件下,与OE-NC组Ishikawa相比,OE-SNORD104组细胞中PIK3CA表达量降低(P<0.05)。与ASO-NC组HEC-1B细胞相比,ASO-SNORD104组PIK3CA mRNA及p110α、p-AKT和mTOR蛋白表达降低;与OE-NC组Ishikawa细胞相比,OE-SNORD104组PIK3CA mRNA及p110α、p-AKT和mTOR蛋白表达升高;与si-NC组Ishikawa细胞相比,OE-SNORD104+si-FBL组PIK3CA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OE-SNORD104+si-NC组Ishikawa细胞相比,OE-SNORD104+si-PIK3CA组和OE-SNORD104+si-FBL组的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指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SNORD104可能通过与2'-O-甲基转移酶原纤蛋白FBL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PIK3CA mRNA的2'-O-甲基化修饰,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EC发生发展。
WWP2通过调节Hippo-YAP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郭晓冉, 王娜, 牛学敏
2025, 31(2): 185-192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474 KB)  ( 11 )
摘要
目的: 探究WWP2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与Hippo-YAP通路的调控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6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WWP2表达水平。同时收集相应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大小、浸润和转移程度资料,分析WWP2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GEPIA2数据库分析WWP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照方案将结肠癌细胞系SW620细胞分组,WWP2干扰表达分组:对照组、si-NC组(转染si-NC)、si-WWP2组(转染si-WWP2)和XMU-MP-1组(转染si-WWP2,培养基加入5μmoL/L的XMU-MP-1处理);WWP2过表达分组:对照组、LV-NC组(转染LV-NC)、LV-WWP2组(转染LV-WWP2)和MY-875组(转染LV-WWP2,培养基加入20nmoL/L的MY-875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量,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水平,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WWP2和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WW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WWP2是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负向相关因子(HR>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23)、分化程度(P=0.01)、浸润程度(P=0.011)和淋巴结转移(P=0.006)具有相关性(P<0.05)。与si-NC组比较,si-WWP2组WW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克隆形成数、细胞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MST1、LATS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与si-WWP组比较,XMU-MP-1组WW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克隆形成数、细胞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MST1、LATS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与LV-NC组比较,LV-WWP2组WW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克隆形成数、细胞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MST1、LATS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与LV-WWP组比较,MY-875组WW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克隆形成数、细胞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MST1、LATS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WWP2可能是结肠癌的促进因子,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下调WWP2表达可以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抑制结肠癌恶性进展,该分子作用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麦冬皂苷B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李世芬, 蒋建平, 陈红
2025, 31(2): 192-197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3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881 KB)  ( 10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麦冬皂苷B(OP-B)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浓度OP-B组(分别加入10、20、40μmoL/L OP-B)、高浓度OP-B+pcDNA-NC组(细胞转染pcDNA-NC质粒后加入40μmoL/L OP-B)、高浓度OP-B+pcDNA-PD-1组(细胞转染pcDNA-PD-1质粒后加入40μmoL/L OP-B),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各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PD-1、PD-L1及VEGF、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P-B各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CF-7细胞中PD-1、PD-L1、VEGF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OP-B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恶性行为及免疫逃逸,且其作用效果随着OP-B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但pcDNA-PD-1质粒转染能够显著逆转高浓度OP-B对MCF-7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 OP-B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降低免疫抑制相关因子VEGF和TGF-β1表达,从而降低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减少免疫逃逸的发生。
达格列净辅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罗实, 吴安芹, 朱颖, 谷袁源
2025, 31(2): 197-203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4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65 KB)  ( 7 )
摘要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辅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对其血糖水平、胰岛功能、Toll样受体-4(TLR4)/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3年2月就诊的GDM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指标、氧化-炎症指标[丙二醛(MDA)、白介素-12(IL-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病情相关指标[尿微量蛋白(mA1b)、尿酸(UA)、总胆红素(TBIL)]、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oll样受体4(TLR4)、细胞内抑制性蛋白κB(IκB)、核因子-κB(NF-κB) mRNA]。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FPG[(4.21±0.53)mmol/L VS(5.87±0.86)mmol/L]、2hPG[(5.17±1.02)mmol/L VS (7.98±1.26)mmol/L]、HbA1c[(4.33±0.76)% VS (5.86±1.0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INS水平[(60.35±7.63)mIU/L VS (72.94±8.52)mIU/L]、HOMA-IR[(1.28±0.35) VS (1.94±0.41)]低于对照组,HOMA-β[(50.49±4.58) VS (42.83±3.95)]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MDA、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A1b、UA水平低于对照组,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TLR4[(0.37±0.10)VS (0.95±0.31)]、NF-κB[(0.40±0.12)VS (0.91±0.3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IκB mRNA水平[(1.73±0.33)VS (1.18±0.3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6% VS 15.8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达格列净辅助治疗GDM患者,可有效改善血糖、胰岛功能,抑制氧化-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不良母婴结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基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影响
苏凤芹, 董伟, 苏惠, 吴慧炜
2025, 31(2): 203-209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340 KB)  ( 8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改善作用以及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右旋糖酐硫酸钠盐(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g1-L组、Rg1-M组和Rg1-H组(n=12),在Rg1口服给药后的第10天处理动物。用苏木精和伊红(HE)、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相应试剂盒分析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肠损伤相关指标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紧密连接分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Rg1治疗未显著改变小鼠体重,但显著增加了结肠长度(P<0.05)。Rg1显著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组织损伤,修复了杯状细胞和黏液层的破坏。Rg1治疗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NO和MDA水平(P<0.05),提高了抗氧化酶(GSH、CAT、SOD)活性(P<0.05)。Rg1显著降低了血清ALT和AST水平(P<0.05)。此外,Rg1显著抑制了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5)。Rg1治疗提高了结肠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P<0.05),改善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Rg1显著提高了IgA和IgE水平(P<0.05),并上调了PPARγ(P<0.05)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发挥保护作用。Rg1显著增加了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的SCFAs(乙酸、丙酸、丁酸等)(P<0.05)的含量。结论: Rg1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调节SCFA和激活PPARγ信号通路来减轻DSS诱导的肠屏障损伤。
蓝萼甲素调控TLR4/NF-κB通路对脓肿分枝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李倩, 任哲, 杨丙宙, 杨娜, 李曼
2025, 31(2): 209-21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6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722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讨蓝萼甲素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脓肿分枝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脓肿分枝杆菌菌株ATCC19977分为空白组、低剂量蓝萼甲素组、中剂量蓝萼甲素组、高剂量蓝萼甲素组、TAK-242组、高剂量蓝萼甲素+LPS组,阿尔玛蓝液体药敏法测定蓝萼甲素对ATCC19977的抑制率大于等于90%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MIC90);扫描电镜观察ATCC19977生物膜形成;结晶紫染色检测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MTT检测ATCC19977生物膜代谢活性;qRT-PCR检测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TCC19977中TLR4、p-NF-κB p65蛋白。结果: 蓝萼甲素对ATCC19977的MIC90为10μmoL/L。与空白组比较,低剂量蓝萼甲素组、中剂量蓝萼甲素组、高剂量蓝萼甲素组ATCC19977数量减少,生物膜被破坏,表现为厚度变薄,且呈松散状态,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生物膜代谢活性、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及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且高剂量蓝萼甲素组趋势最明显,TAK-242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P<0.05);与高剂量蓝萼甲素组比较,高剂量蓝萼甲素+LPS组ATCC19977数量增多,生物膜破坏程度有所减弱,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生物膜代谢活性、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及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蓝萼甲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ATCC19977生长及生物膜形成。
吴茱萸碱调控EGFR/MAPK/ERK通路对Hp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李莉, 杨伟, 梁春耕, 尚莹莹
2025, 31(2): 215-223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7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826 KB)  ( 3 )
摘要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通过调控EGFR/MAPK/ERK信号通路对Hp诱导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将其作为空白组,其余30只建立Hp诱导的CAG模型,成功27只,失败3只,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组、吴茱萸碱+抑制剂组,每组各9只大鼠。给予吴茱萸碱组大鼠20mg/kg吴茱萸碱,吴茱萸碱+抑制剂组大鼠20mg/kg吴茱萸碱+0.3g/kg维酶素。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大鼠病理评分、胃黏膜血流量、胃内残留率、胃肠激素指标、炎症因子、血清特异标志物、小肠推进率、EGFR、MAPK、ERK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吴茱萸碱+抑制剂组萎缩性评分(1.06±0.33)(0.98±0.31)、炎性活动性评分(1.27±0.41)(1.11±0.36)、MTL(239.41±20.74)(237.45±20.85)、IL-12、IL-1β、IL-8、IL-17、CXCL1、胃内残留率(76.95±12.35)(74.35±13.05)升高,GMBF、SS(10.10±4.03)(11.39±4.09)、小肠推进率(52.06±3.42)(53.18±3.73)、GAS(39.24±6.78)(40.25±6.76)、G-17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组萎缩性评分(0.19±0.05)、炎性活动性评分(0.23±0.06)、MTL(150.78±13.01)、IL-12、IL-1β、IL-8、IL-17、胃内残留率(54.19±8.52)、CXCL1下降,GMBF、SS(25.96±5.74)、小肠推进率(62.19±5.08)、GAS(65.37±9.49)、G-17上升(P<0.05);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吴茱萸碱+抑制剂组萎缩性评分、炎性活动性评分、胃内残留率、MTL、IL-12、IL-1β、IL-8、IL-17、CXCL1升高,GMBF、SS、GAS、小肠推进率、G-17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吴茱萸碱+抑制剂组EGFR(3.66±0.52)(3.64±0.51)、MAPK(2.14±0.15)(2.13±0.15)、ERK(2.21±0.17)(2.19±0.16)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组EGFR(1.03±0.02)、MAPK(0.68±0.08)、ERK(0.80±0.09)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吴茱萸碱+抑制剂组EGFR、MAPK、ERK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以有效改善Hp诱导的CAG大鼠胃部的炎症反应,调节大鼠胃肠激素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
LncRNA NEAT1通过促进FPR2的表达加剧脓毒症大鼠巨噬细胞的促炎表型和焦亡
朱勇, 李吉明, 何勇波, 刘晶晶, 杨建中
2025, 31(2): 223-23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140 KB)  ( 7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苷酸富集转录激活因子1(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NEAT1)通过促进甲酰基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FPR2)的表达对脓毒症大鼠巨噬细胞促炎表型和细胞焦亡的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n=8):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空载体组、脓毒症+过表达LncRNA NEAT1组、脓毒症+沉默阴性对照组、脓毒症+沉默LncRNA NEAT1组、脓毒症+沉默LncRNA NEAT1+重组人FPR2组(recombinant human FPR2,rhFPR2)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检测LncRNA NEAT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CD86+亚群比例,Western blot分析FPR2、NLR家族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电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焦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脓毒症组的LncRNA NEAT1、FPR2、IL-18、IL-1β、巨噬细胞CD86+亚群比例、TNF-α、iNOS、NLRP3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肿胀和出血现象明显,巨噬细胞焦亡特征显著。与脓毒症+空载体组比,脓毒症+过表达LncRNA NEAT1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上调(均P<0.05)。与脓毒症+沉默阴性对照组比,脓毒症+沉默LncRNA NEAT1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调(均P<0.05),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肿胀和出血现象减轻,肺细胞焦亡减少。与脓毒症+沉默LncRNA NEAT1组比,脓毒症+沉默LncRNA NEAT1+rhFPR2组的FPR2、IL-18、IL-1β、巨噬细胞CD86+亚群比例、TNF-α、iNOS、NLRP3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肿胀和出血现象加重,肺细胞焦亡增加。结论: LncRNA NEAT1通过上调FPR2的表达,促进脓毒症大鼠巨噬细胞的促炎表型和细胞焦亡,从而加剧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肝癌miR-142-5p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
刘辉, 任长蓉, 张凯虔, 孙启玉, 高英梅, 李剑
2025, 31(2): 230-234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09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422 KB)  ( 9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血浆miR-142-5p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miR-142-5p靶基因进行预测。方法: 以我院就诊4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HCC患者,35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对HC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血浆miR-142-5p含量进行检测,分析miR-142-5p与肝癌病理特征关系。同时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142-5p诊断价值。应用生物信息学对miR-142-5p的靶基因进一步预测分析。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miR-142-5p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HCC患者血浆miR-142-5p含量和癌组织miR-142-5p含量呈正相关,且明显低于CHB患者。HCC患者癌组织miR-142-5p及血浆miR-142-5p含量均与肝癌分化程度及BCLC分期相关。ROC分析显示miR-142-5p具有HCC诊断价值,在HCC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诊断HCC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92和0.755。生物信息预测显示6个数据库交叉存在16个miR-142-5p靶基因,进一步GO和KEGG分析显示miR-142-5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结论: miR-142-5p在HCC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低表达具有诊断价值,和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紫花前胡素调节CCL2-CCR2信号轴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谢, 王进军, 陈丽川
2025, 31(2): 234-239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548 KB)  ( 10 )
摘要
目的: 探讨紫花前胡素(Dec)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RA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为RA组、L-Dec、M-Dec、H-Dec(灌胃40、60、80mg/kg的Dec),Dec+CCL2(灌胃80mg/kg的Dec+腹腔注射5ng CCL2)每组10只,另选择10只大鼠为Control组,Control组和RA组灌胃和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测定各组RA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机械性痛阈、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HE染色观察RA大鼠关节病理学;ELISA检测RA大鼠血清中TNF-α、MMP-3、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大鼠关节组织中CCL2、CCR2蛋白的表达。结果: Control组关节、骨结构完整清晰;RA组骨结构破坏明显,出现炎性细胞浸润;L-Dec、M-Dec、H-Dec组骨破坏减低,滑膜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Dec+CCL2组骨破坏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加重。RA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TNF-α、MMP-3、IL-1β、IgM、IgG、IgA、CCL2、CCR2表达高于Control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性痛阈低于Control组(P<0.05);L-Dec、M-Dec、H-Dec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TNF-α、MMP-3、IL-1β、IgM、IgG、IgA、CCL2、CCR2表达低于RA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性痛阈高于RA组(P<0.05);Dec+CCL2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TNF-α、MMP-3、IL-1β、IgM、IgG、IgA、CCL2、CCR2表达高于H-Dec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性痛阈低于H-Dec组(P<0.05)。结论: Dec可以改善RA大鼠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CCL2-CCR2信号轴实现的。
栀子苷抑制NF-κB/NLRP3/IL-1β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炎症反应
赵伟, 李瑞芳, 刘浩伟
2025, 31(2): 240-24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477 KB)  ( 3 )
摘要
目的: 基于核因子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探究栀子苷(geniposide,GNP)对牙周炎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牙周炎模型组(模型组)、牙周炎模型+栀子苷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牙周炎模型+栀子苷中剂量治疗组(中剂量组)、牙周炎模型+栀子苷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亚抗菌剂量多西环素治疗组(SDD组)。使用高分辨率micro-CT扫描仪检测牙槽骨超微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病理组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槽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显著下降,而IL-1、IL-6含量、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IL-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此同时牙槽骨内部明显吸收,牙槽嵴显著消失,并伴有牙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SDD组大鼠BMD、BV/TV显著增加,而IL-1、IL-6含量、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IL-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给予不同剂量的栀子苷后,观察到上述不良变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随着剂量增加,牙槽骨内部和牙槽嵴的骨吸收现象逐渐减轻,并且牙周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也有所减少;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SDD组大鼠BMD、BV/TV显著增加,而IL-1、IL-6含量、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IL-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和SDD组大鼠BMD、BV/TV显著增加,而IL-1、IL-6含量、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IL-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和SDD组BMD、BV/TV、IL-1、IL-6含量、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NF-κB P65、NLRP3、ASC IL-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栀子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NLRP3活化来抑制IL-1β的分泌,从而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
白术内酯I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曾玉英, 姜花, 唐万云
2025, 31(2): 245-251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2639 KB)  ( 5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I(ATR-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MI组、ATR-Ⅰ-L剂量组、ATR-Ⅰ-M剂量组、ATR-Ⅰ-H剂量组和ATR-Ⅰ-H+普乐沙福(AMD3100)干预模型组,每组12只。每天给药1次,持续7d。超声影像系统测量大鼠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LVEF);TTC染色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红蛋白(M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检测大鼠组织中SDF-1和CXC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P<0.05),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伴有炎性发生;与AMI组相比,ATR-Ⅰ-L组、ATR-Ⅰ-M组和ATR-Ⅰ-H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心肌细胞损伤有所改善;与ATR-Ⅰ-H组相比,ATR-Ⅰ-H+AMD3100组大鼠LVSF和FS、心肌组织中SDF-1、CXC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中LDH活性、MB、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P<0.05),心肌细胞损伤加剧。结论: ATR-I减轻AMI大鼠炎性反应。
培哚普利对肥胖症大鼠脂代谢紊乱及AMPK/Sirt1通路的影响
周松兰, 杨晓瑞, 熊清, 黄洁杰, 李春, 周琼, 梅聪, 彭葆坤, 王毅鹏
2025, 31(2): 251-257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3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745 KB)  ( 4 )
摘要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肥胖症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及AMPK/Sirt1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抑制剂组和培哚普利组,每组大鼠均10只。对模型组、培哚普利+抑制剂组和培哚普利组大鼠进行高脂饲料喂养,构建肥胖症大鼠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给予空白组和模型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培哚普利+抑制剂组大鼠2mg/kg培哚普利+5mg/kg Dorsomorphin,培哚普利组大鼠2mg/kg培哚普利。比较各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血脂、血糖水平、肝脏指数、肝质量、体质量、Lee's指数、体重、AMPK、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培哚普利+抑制剂组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LDL-C、TG、TC、FPG、0.5hPG、1hPG、2hPG、肝质量、体质量、Lee's指数、末体重、增加体重上升,HDL-C水平、肝脏指数、AMPK、Sirt1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LDL-C、TG、TC、FPG、0.5hPG、1hPG、2hPG、肝质量、体质量、Lee's指数、末体重、增加体重下降,HDL-C水平、肝脏指数、AMPK、Sirt1蛋白表达上升;与培哚普利组相比,培哚普利+抑制剂组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LDL-C、TG、TC、FPG、0.5hPG、1hPG、2hPG肝质量、体质量、Lee's指数、末体重、增加体重上升,HDL-C水平、肝脏指数、AMPK、Sirt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有效降低大鼠体重,缩小大鼠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Sirt1通路相关。
miR-496 MTF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昕, 冯瑾, 关兴, 杜媚娟, 孟宁, 张玉斌
2025, 31(2): 258-264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4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662 KB)  ( 4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496(miR-496)、线粒体裂变调节因子2(MTFR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本院确诊的124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根据3年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9例和死亡组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中miR-496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TF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胰腺癌组织miR-496、MTFR2表达水平与患者3年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患者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胰腺癌组织MTFR2蛋白阳性率(70.97%)高于癌旁组织(18.55%),miR-140-5p表达水平(0.64±0.18)低于癌旁组织(1.02±0.24)(χ2/t=68.902、14.105,P<0.05)。 TNM分期Ⅲ+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远处转移阳性的胰腺癌组织中miR-496低表达患者组(76.74%、82.22%、79.59%、78.12%)比例高于miR-496高表达组(23.26%、17.78%、20.41%、21.88%)(χ2=17.719、27.892、26.858、12.879,P<0.05), MTFR2阳性表达患者组(86.05%、84.44%、83.67%、87.50%)比例高于MTFR2阴性表达组(13.95%、15.56%、16.33%、12.50%)(χ2=7.264、6.226、6.348、5.721,P<0.05)。胰腺癌组织miR-496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34.92%)低于miR-496高表达患者(93.44%)(χ2=45.908,P<0.05);胰腺癌组织MTFR2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94.33%)高于MTFR2阳性表达患者(51.14%)(χ2=20.726,P<0.05)。 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FR2是胰腺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496是胰腺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miR-496、MTFR2表达与胰腺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后评估标志物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王婷, 王昆, 张金龙, 魏迎丽, 邹佳莹
2025, 31(2): 264-27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88 KB)  ( 8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MINOCA患者111例,根据DAPT治疗持续时间分为短程DAPT组(持续1~3个月DAPT组,59例)和长程DAPT组(持续3~6个月DAPT组,52例)。绘制Kaplan-Meier 曲线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DAPT时程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短程DAPT组和长程DAPT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7%和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Kaplan-Meier分析提示短程DAPT的主要终点结果与长程DAPT相似(log-rank P=0.535)。Cox回归分析显示,与短期DAPT相比,长期DAPT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降低无关(风险比[HR]:1.310,95%置信区间[CI]:0.582~2.399,P=0.514)。至于安全性终点,未观察到BARC 1-5型出血事件存在差异(HR:0.439,95%CI:0.080~2.399,P=0.342)。结论: 考虑到相似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和较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在MINOCA患者中短程DAPT可能优于长程DAPT。
临床研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杨六一, 朱正斌, 柯旭
2025, 31(2): 270-273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6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096 KB)  ( 11 )
摘要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采用DSA 2D技术引导下介入手术,研究组(n=68)采用DSA 3D技术引导下介入手术。检测对比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清晰度、栓塞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动脉瘤检出率、栓塞成功率较高,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清晰度(-)占比较低,(++)占比较高(P<0.05)。结论: DSA 3D技术在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提高栓塞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
3D重建技术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黄白沙, 黄艺文, 董踌
2025, 31(2): 274-281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7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15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讨3D重建技术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术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儿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102例MHL儿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精准肝切除术,3D组给予3D重建技术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肝胆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3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肝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7d 3D组CRP、IL-6、TNF-α、AST、ALT、TBIL、DBIL、IBIL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12h、24h、48h、72h 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常规组(1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重建技术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儿童MHL,可优化手术,降低炎性反应和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确切。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血清CCL11 CCL18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研究
李栋栋, 郑晨, 郑二良
2025, 31(2): 281-286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56 KB)  ( 5 )
摘要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血清CC修饰趋化因子11(CCL11)、CC修饰趋化因子18(CCL18)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研究,并分析CCL11、CCL18水平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测定其血清CCL11、CCL18水平,依据其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5)和未复发组(n=116)。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的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病灶数量、肿物内部微钙化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CCL11、CCL18单独及联合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2、0.725、0.892,灵敏度分别为71.43%、77.14%、80.00%,特异性分别为55.17%、62.21%、90.52%,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密切相关,通过测定术前血清CCL11、CCL18水平,可为患者的术后复发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前列腺癌组织中RBMS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赵涛, 廖度悟, 杨剑波, 曾治军
2025, 31(2): 286-29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19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508 KB)  ( 7 )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PCa)组织中RNA结合基序单链相互作用蛋白1(RBMS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PCa患者1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BMS1表达;PCa患者RBMS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PCa组织RBMS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27.41% vs 68.89%,χ2=46.523,P<0.05)。PCa组织中RBMS1表达与TNM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PCa组织RBMS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RBMS1阴性表达(Log Rank χ2=4.583,P=0.032)。COX分析结果发现,RBMS1阴性表达、TNM分期为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是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a组织中RBMS1表达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组织miR-219 miR-34a DCST1-AS1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李晓琴, 李月, 刘玉兰, 于映红, 胡婕, 陈仕高, 程双华
2025, 31(2): 291-296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541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微小核糖核苷酸-219(miR-219)、微小核糖核苷酸-34a(miR-34a)、DC-STAMP结构域1-反义1(DCST1-AS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0例NSCLC患者,取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219、miR-34a、DCST1-AS1,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组织miR-219、miR-34a、DCST1-AS1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组织miR-219、miR-34a、DCST1-A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DCA)分析组织miR-219、miR-34a、DCST1-AS1诊断NSCLC价值及临床净获益。结果: 研究对象癌组织miR-219表达(0.68±0.20)低于癌旁组织(1.00±0.30),miR-34a、DCST1-AS1(1.31±0.39、1.39±0.4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00±0.28、1.05±0.31)(t=9.722、7.073、7.135,P<0.05);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组织miR-219(r=-0.644、0.650、-0.601)、miR-34a(r=0.613、-0.604、0.627)、DCST1-AS1(r=0.605、-0.620、0.616)表达相关(P<0.05);miR-219、miR-34a、DCST1-AS1联合诊断NSCLC的AUC为0.934(0.895~0.962),在范围0.2~1.0内,临床净获益率最高。结论: 组织miR-219、miR-34a、DCST1-AS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诊断NSCLC的可靠方案,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鼻咽癌组织中miR-140-3p AGT5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黄昌群, 杨晓宇, 胡玮
2025, 31(2): 297-301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51 KB)  ( 4 )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鼻咽癌组织中微小RNA140-3p(miR-140-3p)、自噬相关基因5(AGT5)表达与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iR-140-3p、AGT5的表达情况,对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0-3p、AGT5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并分析鼻咽癌组织中miR-140-3p、AGT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统计对比不同miR-140-3p、AGT5表达患者预后差异,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的miR-140-3p、AGT5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t=23.657、27.625,P=0.000、0.000)。鼻咽癌组织中miR-140-3p与AGT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614,P=0.000)。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miR-140-3p、AGT5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75.49%(77/102)。miR-140-3p(≥0.97,n=49)、AGT5(≥1.46,n=48)高表达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7.76%(43/49)、87.50%(42/48),高于miR-140-3p(<0.97,n=53)、AGT5(<1.46,n=54)低表达的64.15%(34/53)、64.81%(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2=7.667、7.063,P=0.006、0.008)。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40-3p、AGT5高表达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P<0.05)。结论: miR-140-3p、AGT5在鼻咽癌患者中呈现低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生存率有密切关联,可能共同参与鼻咽癌的进展。
术前DTI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熊俊彦, 张化明
2025, 31(2): 301-30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22 KB)  ( 8 )
摘要
目的: 观察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9)和DTI组(n=59)。对照组实施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DTI组实施术前DTI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d两组脑组织损伤情况,对比术前、术后1d、3d、7d两组患者昏迷程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再出血率发生率。结果: DTI组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DTI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S100-β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两组SOD水平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GC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术后7d,DTI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DTI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DTI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避免脑组织损伤,且术后并发症较少,预后情况较好。
血清CCR5 CCR7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价值
张小庆, 赵慧霞, 张连霞, 宫秀娟, 杨馨宁
2025, 31(2): 306-31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3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62 KB)  ( 7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细胞趋化因子受体7(CCR7)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BA)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128例BA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64例BA非急性发作患者作为BA对照组,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清CCR5、CCR7水平,分析研究组入院时血清CCR5、CCR7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组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预后良好亚组,比较两亚组入院时血清CCR5、CCR7水平,分析血清CCR5、CCR7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血清CCR5、CCR7水平高于BA对照组、健康对照组,BA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FEV1、FVC低于BA对照组、健康对照组,BA对照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时血清CCR5、CCR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r=-0.681、-0.635、-0.549、-0.503,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失访3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预后不良亚组入院时血清CCR5、CCR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独立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清CCR5、CCR7水平均为BA急性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1.452、1.332,P<0.05];入院时血清CCR5、CCR7、FEV1、FVC单独预测BA急性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66、0.739、0.723,血清CCR5、CCR7单独预测的AUC与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联合CCR7预测的AUC为0.858,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1.975,P<0.05)。结论: 入院时高血清CCR5、CCR7水平均为BA急性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sTREM-1 Ghrelin/Obestatin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刘申芳, 穆晓艳, 胥晓萍, 许彬
2025, 31(2): 311-31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4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250 KB)  ( 6 )
摘要
目的: 分析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胃饥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次日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sTREM-1、Ghrelin/Obestatin水平。术后随访1个月,依据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5)和未感染组(n=83)。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sTREM-1、Ghrelin/Obestatin水平对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的sTREM-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Ghrelin/Obestatin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sTREM-1、Ghrelin/Obestatin水平单独预测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61,灵敏度分别为64.62%、66.15%,特异度分别为84.34%、77.11%,联合预测的AUC为0.963,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0.36%,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sTREM-1、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术后早期测定sTREM-1、Ghrelin/Obestatin水平可为胃癌术后肺部感染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体外隔肌起搏仪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分析
王侠龄, 杨扬, 张琰
2025, 31(2): 315-32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40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究体外隔肌起搏仪(EDP)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120例,行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体外隔肌起搏仪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容积(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值(FEV1/FVC%)]、呼吸肌生理学[最大呼气压(MEP)与最大吸气压(MIP)]、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FVC、FEV1、FEV1/FVC%、MEP及MIP水平、6MWT距离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各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VC、FEV1、FEV1/FVC%、MEP及MIP水平、6MWT距离干预前后差值分别为(-0.69±0.19)L、(-0.49±0.17)L、(-10.62±2.57)、(-0.82±0.23)Pa、(-0.48±0.15)Pa、(-138.76±16.84)m,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的(-0.15±0.08)L、(-0.21±0.12)L、(-4.12±1.45)、(-0.51±0.17)Pa、(-0.38±0.11)Pa、(-115.86±14.37)m(P<0.05);干预后,两组MMRC评分及CAT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MRC评分及CAT评分干预前后差值分别为(1.39±0.28)分、(14.01±2.64)分,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的(0.60±0.17)分、(11.34±1.86)分(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 EDP联合阻力呼吸训练能加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衰竭症状,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
PPI指数联合NLR LMR PLR预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分析
汤晓青, 郭玺, 万焱, 王洁, 徐斌, 陈瑾, 党富涛, 付海艳, 罗煜
2025, 31(2): 320-326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6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303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讨姑息预后指数(PPI)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晚期CRC患者117例,根据1年生存预后分为生存组(80例)与死亡组(3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PI指数、NLR、LMR、PLR,分析PPI指数、NLR、LMR、PLR预测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PPI指数、NLR、PLR高于生存组,LMR低于生存组(P<0.05);临床分期Ⅳ期患者PPI指数、NLR、PLR高于ⅢB期患者,LMR低于ⅢB期患者(P<0.05);浸润深度T3~T4患者PPI指数、NLR、PLR高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LMR低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PPI指数、NLR、PLR高于中高分化患者,LMR低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远处转移患者PPI指数、NLR、PLR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LMR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PPI指数、NLR、PLR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LMR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PPI指数、NLR、PLR是晚期CR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MR是晚期CR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PI指数、NLR、LMR、PLR预测晚期CRC患者生存预后的AUC分别为0.779、0.776、0.784、0.782,敏感度分别为70.27%、81.08%、75.68%、75.68%,特异度分别为71.25%、66.25%、73.75%、72.50%,联合预测晚期CRC患者生存预后的AUC为0.936,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90.00%,联合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 PPI指数、NLR、LMR、PLR与晚期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是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TSH颈动脉内膜厚度及PWV的相关性研究
熊凌杰, 梁立龙, 李远远, 陈劲
2025, 31(2): 326-330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7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22 KB)  ( 6 )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145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测量颈动脉IMT、PWV及TSH水平,并分析TSH水平、IMT、PWV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SH异常患者IMT、PWV水平高于TSH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异常患者TSH、PWV水平高于IM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异常患者TSH、IMT水平高于PWV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BMI及TSH是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病程、BMI及TSH、IMT是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TSH水平异常与颈动脉IMT、PWV升高有关,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
心脏超声结合血清指标检查构建Logistic模型评估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研究
李勉, 詹小林, 黄磊, 张超学
2025, 31(2): 330-335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343 KB)  ( 7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脏超声结合血清指标检查构建Logistic模型评估心律失常(AR)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5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AR组),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将AR患者分为Ⅰ~Ⅱ级组(n=45例)和Ⅲ~Ⅳ级组(n=60例)。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30例)。收集AR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R组和对照组、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超声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功能分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模型评估心脏超声参数及血清BNP、hs-CRP对心功能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R组LVEF明显下降,AR组LVEDD和LVES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血清BN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在LVEF、LVEDD、LVESD、血清BNP和hs-CRP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水平降低,LVEDD、LVESD、BNP、hs-CRP水平升高均是影响心功能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脏超声指标联合血清BNP、hs-CRP构建的Logistic模型的AUC为0.907,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78.33%,95%CI为0.913~0.977(P<0.05)。结论: 心脏超声联合血清BNP、hs-CRP构建Logistic模型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分级提供可靠依据。
Coombs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常云, 文志, 聂锋, 赵学礼, 杜喆
2025, 31(2): 335-339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29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21 KB)  ( 4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宣城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血红蛋白(Hb)含量偏低的贫血或输血患者研究对象,另选同期住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Coombs试验,并对直抗阳性者进行分型试验,统计其试验结果及分布特征。结果: 85例Hb偏低的贫血或输血患者中有41例为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其阳性率为48.24%(41/85);60例Hb正常住院患者中有1例为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其阳性率为1.67%(1/60)。Hb偏低的贫血或输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7.071,P<0.05)。4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患者中,抗-C3d+抗-IgG阳性1例(2.44%)、抗-IgG阳性39例(95.12%)、抗-C3d阳性1例(2.44%)。入组患者按照Hb分为6组,分别为<50g/L组、50~59g/L组、60~69g/L组、70~79g/L组、80~90g/L组、>90g/L组,其中Hb 50~59g/L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最高为75.00%;6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59g/L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90g/L组(P<0.05)。入组患者中,消化内科、肿瘤科及血液内科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0.00%、100.00%、61.54%;不同科室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Coombs试验阳性对贫血患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对于需输血治疗且Hb水平50~59g/L范围内的消化内科、肿瘤科以及血液内科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行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及分型检测,有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药物与临床
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杨晓, 彭海燕, 李璐娜
2025, 31(2): 339-344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3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31 KB)  ( 6 )
摘要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持续用药3个月,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每组63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数据(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AD、LVEDD、LVMI时限值、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BNP、cTnI、CK-M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接受DDD型起搏器治疗的三度AVB患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标志物,并优化QT间期离散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ARNI联合SGLT2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早期肾功能保护作用及炎症影响的研究
吴振华, 苗鹏飞, 唐建花, 褚鸽子, 王哲, 史生金, 赵玉霞, 郭莉青
2025, 31(2): 344-349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3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146 KB)  ( 5 )
摘要
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早期肾功能保护作用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8例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n=32)、ARNI组(采用ARNI治疗,n=32)、SGLT2i组(采用SGLT2i治疗,n=32)、联合组(采用ARNI联合SGLT2i治疗,n=32)。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6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肾功能指标mALB、CysC水平均下降,且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mALB、Cys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联合组mALB、CysC下降幅度高于ARNI组、SGLT2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BNP水平下降、6MWT上升,且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BNP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6MWT均上升幅度长于对照组,联合组BNP水平下降幅度高于ARNI组、SGLT2i组,6MWT上升幅度长于ARNI组、SGLT2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炎症指标TNF-α、IL-6、CRP、IL-1β水平下降,且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炎症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炎症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ARNI组、SGLT2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RNI组、SGLT2i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NI联合SGLT2i治疗ICM较各抑制剂单独应用效果更佳,能够有效保护早期肾功能,增强血管扩张能力和运动耐力,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良好,具推广应用价值。
文献综述
胃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伍杨, 李甜, 王顺娜, 史婷婷,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2025, 31(2): 350-352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5.02.03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1089 KB)  ( 18 )
摘要
录用日期:
测试文章
张三,李四
[摘要] ( 1939 ) [HTML 0 KB][PDF 0 KB] (0)
河北医学
阅读排行
测试文章 (1939)
  张三,李四
103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1158)
  柴蓓蓓,何培,王惠莹,刘浏,张若鹏,袁彩
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研究 (904)
  罗豫川, 胡克, 鲁丽
43例氧气吸入不良事件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802)
  李亚妹, 王亮, 李春霞, 孟静, 秦立志
急性髓系白血病67种基因突变检查及临床意义 (776)
  黄莉, 林丽娥, 符祥俊, 郭丽, 孟灿
妊娠晚期便秘女性肛提肌裂孔解剖功能重塑的三维超声动态观察 (773)
  穆靓,刘莉,韦爱华,南淑良,郝睿,李玢,胡盈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STOX1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及意义 (765)
  朱艳菊, 肖艳平, 付久园, 郭艳巍, 葛永梅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早期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肾的影响 (726)
  丁红, 徐丽丽
HPV16-E6-DNA对宫颈癌预后价值分析 (680)
  程莹星,黄勇
辅酶Q10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酶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633)
  张雅宁, 袁展望, 郭亚鹏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防治措施 (615)
  黄群,苗光新,刘金霞,郭亚春,李建团,李运书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滴水双极电凝镊的体会 (585)
  陈泳,张浏阳,薛筠兴,李波,柴吉鑫,敖亚洲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538)
  曹宏伟, 邢媛媛, 仇恒志, 万立野, 曹振东, 白雪冬, 吴薇娜
腹腔镜下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33)
  张祺, 贺长林
噻托溴铵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532)
  刘斌, 冉献贵, 邢青峰, 徐琳琳
错配修复蛋白MLH1 MSH2 MSH6及PMS2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28)
  李宇阳, 丁祺, 董丽儒, 吴晨阳, 王潇飞, 宋旭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511)
  卜阳,金新
支气管镜下球囊高压扩张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508)
  蔡向敬,侯玉莲,段月庭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分析 (493)
  吕雪丰,白晓杰,曹璧莹
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489)
  宋秀兰
前列地尔联合替比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482)
  陈逊,刘海滨
IgG4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469)
  姚启凤,赵智明,赵春江,蔡辉
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铂类治疗中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443)
  刘太锋,陈香梅,秦晓冰
PET-CT SUV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 (441)
  张将, 陈亚明, 王蒙, 刘相飞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在涉及下颌骨的口腔鳞癌中的应用 (436)
  高宇, 米磊, 刘怀勤
河北医学
下载排行
· 急性髓系白血病67种基因突变检查及临床意义 (3691)
  黄莉, 林丽娥, 符祥俊, 郭丽, 孟灿
· 柚皮苷通过cAMP/PKA/CREB通路促进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2007)
  张亮亮, 赵程锦, 周煜虎, 曹博, 段明明, 冯阳阳
· 多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V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1910)
  曹宏伟, 邢媛媛, 仇恒志, 万立野, 曹振东, 白雪冬, 吴薇娜
·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STOX1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水平及意义 (1681)
  朱艳菊, 肖艳平, 付久园, 郭艳巍, 葛永梅
· 辅酶Q10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1634)
  邱荣, 郭莘, 郭华, 田静
· 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hs-CRP脂蛋白a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1597)
  席允锋, 王芸
· 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研究 (1504)
  罗豫川, 胡克, 鲁丽
· 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术后VAS评分比较 (1466)
  滕立初, 陈拓, 黄屾, 陈涤新, 温科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及促神经分化中的研究进展 (1449)
  韩雪, 王蕾, 孙旭, 宁家辉, 衣红杰, 赵婧
·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1394)
  王美佳, 杨利华, 晏青霞
· 免疫荧光和几种特殊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367)
  罗教秀, 储兵, 曹晓珊, 陈应智, 吴师珍
· PET-CT SUV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 (1274)
  张将, 陈亚明, 王蒙, 刘相飞
· 两种化疗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1203)
  张爱明
· 铁死亡在脑卒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91)
  薛静, 高莹, 王舒
· 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的疗效研究 (1175)
  费沛, 张庆红, 程鹏
· 增强CT检查中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和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159)
  刘勇, 领雪峰, 陈国章
· 金天格胶囊联合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1156)
  仇志韬, 杨辉, 王文革, 秦国强, 张冰冰
· apoA1/apoB Lp(a)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1150)
  陈莹, 张博
· 哮喘患者FEF25%~75%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1143)
  吴孟烽, 李元广, 丘韶校, 吴娟, 黄彩霞
· 恩替卡韦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及TGFβ1的影响 (1126)
  李潇, 时洁, 张立伟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摩罗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临床疗效及对胃镜组织学的影响 (1111)
  谢妲
· 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1095)
  张萌涛, 许优, 马进宝
· 磷霉素与其它抗菌素的联合作用研究进展 (1075)
  孟祥彬, 孟杰
冀ICP备2025106803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6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