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1年 27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论著
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药物与临床
论著
177
榆栀止血颗粒含药血清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艳杰, 杨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1
目的:
探讨榆栀止血颗粒含药血清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制备榆栀止血颗粒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异位ESCs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低剂量组(榆栀止血颗粒低剂量血清)、中剂量组(榆栀止血颗粒中剂量血清)和高剂量组(榆栀止血颗粒高剂量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WB)法检测细胞中PTEN、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异位ESCs细胞OD值、侵袭细胞数、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榆栀止血颗粒含药血清剂量升高,异位ESCs细胞OD值、侵袭细胞数、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步递减(P<0.05),细胞中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步递增(P<0.05)。
结论:
榆栀止血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异位ESCs细胞增殖与侵袭,上调PTEN表达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2021 Vol. 27 (2): 177-181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1454 KB) (
178
)
181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栓弹力图参数分析
张丽蓉, 朱莉, 徐安莉, 马安妮, 吴睿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2
目的:
探究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凝血功能情况同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方法:
将于我院行IVF-ET治疗的135例患者分为首次妊娠成功组(60例),首次妊娠失败组(60例)和反复种植失败组(15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础资料、获卵情况、移植情况、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栓弹力图参数。
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获卵情况、移植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反复失败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的PI、RI和S/D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复失败组患者的MA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疑似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血流和TEG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血栓前状态或子宫血流阻力增加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以提高成功率。
2021 Vol. 27 (2): 181-186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312
)
186
伐地那非对豚鼠药物性聋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梁媛, 黄跃雁, 黄跃雁, 郭霞, 刘淑红, 刘吉娜, 曹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3
目的:
探讨伐地那非(vardenafil)对豚鼠药物性聋听功能及耳蜗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入组的30只健康豚鼠运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只以及空白对照组1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连续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20mg·kg
-1
·d
-1
2周后分别腹腔注射NaCl注射液4mL·kg
-1
·d
-1
及伐地那非1mg·kg
-1
·d
-1
,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造模前1d、造模后2周、给药1、2及4周后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
结果:
在庆大霉素给药2周后,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ABR阈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注射伐地那非后治疗组ABR阈移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扫描电镜显示,模型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治疗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
结论:
伐地那非能够有效降低庆大霉素所导致的豚鼠耳蜗毛细胞损害程度,显示出其对药物性听力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21 Vol. 27 (2): 186-190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2012 KB) (
257
)
190
LPA对子宫颈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RhoA/Rock2通路调控作用
周用, 罗保平, 许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4
目的:
研究和探讨溶血磷酸酯(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对子宫颈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RhoA/Rock2通路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为将来研制宫颈癌靶点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宫颈癌Siha细胞株为原代细胞,球囊培养富集宫颈癌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功培养子宫颈癌干细胞,分为对照组、LPA组及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LPA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10、15、20umoL/L)的LPA,抑制剂组以最佳促增殖浓度的LPA细胞组为基础,加入Rho激酶抑制剂Y-27632,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采用PCR法检测各组细胞LPA、RhoA、Rock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及Rock2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经培养后有悬浮细胞球形成,细胞表型为CD44
+
、CK17
+
、CD34
-
、CD105
-
,成功获得子宫颈癌干细胞,加入LPA后,对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加入Y-27632后对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LPA组的LPA、RhoA、Rock2的mRNA水平及RhoA、Rock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抑制组(P<0.05)。
结论:
LPA可以促进子宫颈癌干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RhoA/Rock2通路来实现的。
2021 Vol. 27 (2): 190-194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2419 KB) (
278
)
195
lncRNA TINCR靶向调控miR-221抑制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李雨弥, 章培, 唐勇, 谷子, 张文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组织分化诱导非蛋白编码(TINCR)通过靶向调控微小RNA(miR)-221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pcDNA3.1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和TINCR组(转染pcDNA3.1-TINCR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INCR和miR-22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INCR与miR-221的靶向结合关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将miR-221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至心肌细胞,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将miR-221模拟物与pcDNA3.1-TINCR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心肌细胞中,观察miR-221对TINCR过表达的心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INCR组细胞中miR-22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细胞存活率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pcDNA3.1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TINCR可与miR-221靶向结合。与miR-NC组比较,miR-221组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nti-miR-221组的实验结果与之相反。上调miR-221表达后,TINCR过表达对心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作用明显得到逆转(P<0.05)。
结论:
lncRNA TINCR可通过靶向调控miR-22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2021 Vol. 27 (2): 195-201 [
摘要
] (
105
)
HTML
(1 KB)
PDF
(1753 KB) (
323
)
20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苯丙酮尿症患者病情控制的相关性
左雪梅, 姚淑慧, 王宏蕾, 陈海荣, 杨志敏, 张铁群, 金艳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6
目的:
通过检测苯丙酮尿症患儿血液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和苯丙氨酸水平,观察其对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性,分析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精氨酸等因素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病情控制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复查的PKU患儿96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并根据苯丙氨酸控制水平分为控制良好组(Phe240~600μmoL/L)和控制不佳组(Phe>600μmoL/L);另选取100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对称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二甲基精氨酸(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SDMA)、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精氨酸(Arginine,ARG)、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homocysteine,HCY)。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等,并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智力评分等资料;分析ADMA与PHE、智力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KU患儿的智力评分、ADMA、SDMA、ARG、HCY水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控制不良组比较,控制良好组患儿的ADMA、SDMA、ARG水平及智力评分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DMA、SDMA、ARG和HCY是PKU患儿苯丙氨酸浓度的主要影响因(P<0.05),其中,ADMA与SDMA,ARG三种因素与苯丙氨酸浓度呈负相关,与智力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HE水平(OR=1.952)是影响智力发育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而年龄越大(OR=1.074)和高ADMA水平(OR=1.556)是患儿智力发育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
ADMA可以作为评估PKU患儿饮食代谢控制的一项新兴指标,且能够有效预测患儿智力发育情况。
2021 Vol. 27 (2): 201-206 [
摘要
] (
90
)
HTML
(1 KB)
PDF
(1228 KB) (
183
)
207
AT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沉默ATF2抑制自噬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周展, 李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7
目的:
探讨AT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沉默ATF2抑制自噬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TF2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LC3 Ⅱ/LC3 I蛋白表达水平比例;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eLa细胞中自噬体数目;细胞流式术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ATF2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1);沉默ATF2联合DDP使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01)、LC3 Ⅱ/LC3 I蛋白表达水平比例下降(P<0.01)和自噬体数目减少(P<0.01);沉默ATF2联合DDP使HeLa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
结论:
ATF2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ATF2抑制自噬并增强HeLa对DDP的敏感性增加凋亡率,从而增强HeLa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2021 Vol. 27 (2): 207-211 [
摘要
] (
113
)
HTML
(1 KB)
PDF
(2059 KB) (
270
)
211
二甲双胍调控自噬减轻高糖诱导滋养层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萌, 张旭东, 赵巧, 赵宗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8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对高糖诱导的滋养层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HTR8-SVneo细胞,建立高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I组、二甲双胍Ⅱ组及二甲双胍Ⅲ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变化情况;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自噬相关基因7(ATG7)、Beclin-1 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ATG7、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Ⅰ/Ⅱ(LC3Ⅰ/Ⅱ)、核孔蛋白62(p6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高糖诱导模型最适浓度为:30mmoL/L。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TR8-SVneo细胞存活率、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ATG7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I组、二甲双胍Ⅱ组及二甲双胍Ⅲ组HTR8-SVneo细胞存活率、p6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ATG7 mRNA及蛋白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自噬,减轻细胞损伤。
2021 Vol. 27 (2): 211-217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1657 KB) (
288
)
217
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对危重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cFN SAA表达的干预作用
王路娜, 钱健, 杨光宇, 沙杜鹃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09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对危重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的干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126例危重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对照A组(n=42)、对照B组(n=4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采取20%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治疗,均治疗10d。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0d后颅内压、血肿体积、NIHSS评分、昏迷程度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cFN、SAA水平。
结果:
观察组治疗10d后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A组69.05%、对照B组80.95%(P<0.05);三组治疗10d后颅内压、血肿体积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三组治疗10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GCS、BI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三组治疗10d后血清cFN、SA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9.53%、7.1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治疗危重脑出血患者,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cFN、SAA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2021 Vol. 27 (2): 217-222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244
)
222
HPV基因分型联合TCT筛查宫颈病变的价值分析
姚小艳, 周芳芳, 马为为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0
目的:
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配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
对2019年1月至10月医院门诊就诊同时行HPV DNA及TCT筛查的984例有规律性生活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HPV阳性且TCT≥不能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HPV阴性但TCT≥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的女性行阴道镜下活检,以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HPV DNA、TCT及其联合筛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984例受试者共检出HPV感染252例,感染率为25.61%,HPV感染亚型排列前五分别为HPV 16(35.32%)、HPV 52(25.79%)、HPV 58(19.44%)、HPV 18(9.52%)、HPV 11(7.94%);其中单一感染208例(82.54%),多重感染44例(17.46%);受试者TCT阳性78例,阳性率为7.93%,行阴道镜及病理活检证实53例(67.95%)异常,其中CIN 1级33例,CIN 2级8例,CIN 3级7例,宫颈癌5例;TCT筛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52.83%)低于HPV(81.13%)与TCT联合HPV筛查(86.79%)(P<0.05),TCT+HPV联合筛查与病理符合率与单独HPV筛查与病理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V DNA联合TCT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病理符合率高于TCT与HPV,可弥补TCT单独筛查缺陷;但联合TCT筛查与单独HPV筛查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2021 Vol. 27 (2): 222-227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1234 KB) (
228
)
228
Cx43介导GJIC与mTO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刘欢, 赵杨, 申兴斌, 刘莎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1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43(Cx43)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GJIC)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联合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x43及mTO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而mTOR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mTOR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mTOR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无关(P=0.10),mTOR mRNA表达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Cx43与mTO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56,P<0.01);Cx43与mTOR mRNA表达亦呈负相关(r=-0.528,P<0.01)。
结论:
Cx43与mTOR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且在胃癌的演进过程中Cx43介导的GJIC表达下降可能刺激mTOR表达增高,Cx43可能成为潜在治疗胃癌的靶点。
2021 Vol. 27 (2): 228-233 [
摘要
] (
180
)
HTML
(1 KB)
PDF
(2023 KB) (
234
)
233
22C3位点PD-L1与ki67 EGFR和血液指标相关性研究
冒学莲, 王承霞, 陈艳, 贾张军, 竺明晨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表达与ki67、EGFR突变的相关性。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121例NSCLC肿瘤组织中PD-L1(22C3)和ki67表达情况,同时采用ARMS法检测相应组织EGFR基因突变状态,流式法检测血清CD3
+
、CD4
+
、CD8
+
T细胞比例,生化发光法检测LDH、CEA、CA199和CY211。采用χ
2
检验分析PD-L1表达在临床因素中分布差异性,用Spearman检验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ki67及血液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PD-L1的低表达率为38%(46/121)、高表达率为23.2%(28/121),ki67高表达率为56.4%(57/101),EGFR突变率为41.7%(20/48)。Ⅲ+Ⅳ分期和局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6.636、7.726,P<0.05)。PD-L1阳性表达率与EGFR突变型、Ki67高表达、CD8
+
细胞数量增高和LDH增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肺癌患者PD-L1(22C3)表达率高,分期晚、淋巴结转移、ki67高表达、EGFR突变、CD8
+
T细胞数量和LDH增高的患者,PD-L1表达率显著增高,与预后较差的临床指标相关,是筛选Pembrolizumab治疗的指标,也可能成为NSCLC潜在预后标志物。
2021 Vol. 27 (2): 233-237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1217 KB) (
522
)
临床研究
238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CAM Mel-18 c-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晋, 姜英, 李文娟, 白枫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黑色素瘤核蛋白-18(Mel-18)、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1CAM、Mel-18、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L1CAM、Mel-18、c-myc蛋白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对L1CAM、Mel-18、c-myc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CAM、Mel-18、c-myc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CAM、Mel-18、c-myc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相关(P<0.05)。L1CAM、Mel-18、c-my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彼此呈正相关(P<0.05)。
结论:
L1CAM、Mel-18、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升高,并且三者表达彼此呈正相关。L1CAM、Mel-18、c-myc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相关。
2021 Vol. 27 (2): 238-241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1690 KB) (
577
)
242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对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响
徐士杰, 洪卫东, 江海峰, 卢金山, 陈建, 胡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4
目的:
探究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肺部小结节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进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42例)进行了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前,两组FEV1%、FVC%、MM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6、12个月后,研究组FEV1%、FVC%、M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并发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9.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718,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肺叶切除术,其可较大程度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
2021 Vol. 27 (2): 242-246 [
摘要
] (
147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271
)
246
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裴双, 苏建荣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52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n=83)、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85)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A组,n=84),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4h尿行UAER检测,采集静脉血行VASH-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沉(ESR)检测,比较各组VASH-1、TGF-β1、UAER、CRP、HbA1c和ESR水平的变化,并分析VASH-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者VASH-1、TGF-β1、UAER、CRP、HbA1c、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组、MA组和LA组VASH-1、TGF-β1、CRP、HbA1c、ESR水平为:LA组>MA组>NA组,三组间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DN患者VASH-1与TGF-β1、UAER、CRP、HbA1c、ESR间呈正相关性(r=0.526、0.646、0.529、0.273、0.59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GF-β1、UAER、CRP、HbA1c、ESR水平变化是影响DN患者血清VASH-1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VASH-1在DN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与TGF-β1及炎症标志物关系密切,为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中发生的炎症及纤维化机制研究、辅助诊断、治疗靶点探讨和新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1 Vol. 27 (2): 246-250 [
摘要
] (
105
)
HTML
(1 KB)
PDF
(1284 KB) (
174
)
250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在糖尿病足中的变化及意义
徐艳, 陈键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6
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在糖尿病足(DF)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26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n=128)和DM组(n=134),另选取同期体检并无高血脂、肥胖等DM高危因素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135),比较三组受试者周血SAA和ApoB/ApoA1指标的变化,分析SAA和ApoB/ApoA1与DM病程、HbA1c、FGB等指标是否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SAA和ApoB/ApoA1间相关性及其对DF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
DF组DM病程明显长于DM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外周血ApoB、FBG、HbA1c、SAA和ApoB/ApoA1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病程、FBG、HbA1c、SAA和ApoB/ApoA1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A与ApoB/ApoA1呈正相关(r=0.486,P<0.001)。外周血SAA和ApoB/ApoA1二者联合对DF的预测敏感性(85.52%)和特异性(89.30%)高于SAA或ApoB/ApoA1单独预测效能(P<0.05)。
结论:
外周血SAA和ApoB/ApoA1水平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27 (2): 250-254 [
摘要
] (
93
)
HTML
(1 KB)
PDF
(1398 KB) (
290
)
25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 CXC趋化因子16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马伟利, 蔡颖, 宝凤梅, 张凤梅, 张莉莉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CXC趋化因子16(CXCL1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ACS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7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n=71),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n=65)、中度病变组(n=52)、重度病变组(n=33),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60)、双支病变组(n=58)、3支病变组(n=32)。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CXCL16水平。
结果:
ACS组血清IL-10、CXCL16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IL-10、CXCL16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6、6.643,P<0.05)。随着ACS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和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IL-10、CXCL16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组患者血清IL-10与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r=0.692、0.702,P<0.05),CXCL16与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r=0.637、0.64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0、CXCL16对AMI、UAP均有鉴别诊断价值,且两指标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AUC为0.860(95%CI:0.835~0.90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67%、82.39%,准确性为86.34%。
结论:
血清IL-10、CXCL16表达上调参与了ACS发病过程,并且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鉴别诊断ACS及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2021 Vol. 27 (2): 254-259 [
摘要
] (
85
)
HTML
(1 KB)
PDF
(1267 KB) (
148
)
259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张虹, 张书力, 严白莉, 万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8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躯干部位(胸3-腰12节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躯干部位(胸3-腰12节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组与射频组(各55例)。其中射频组患者使用常规神经根脉冲射频阻滞治疗,干细胞组通过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控制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评分、后遗症状(痒感、紧束感、蚁行感)发生率。
结果:
干细胞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射频组(76.36%)(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细胞组低于射频组(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睡眠、饮食、情绪、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细胞组低于射频组(P<0.05);干细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组(5.45% vs 21.28%,P<0.05),而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射频组(90.91% vs 70.9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痒感、紧束感、蚁行感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干细胞组痒感、紧束感、蚁行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组(P<0.05)。
结论: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躯干部位(胸3-腰12节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状发生率,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2021 Vol. 27 (2): 259-264 [
摘要
] (
393
)
HTML
(1 KB)
PDF
(1233 KB) (
504
)
264
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
张进, 陈梅, 徐秀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19
目的:
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术治疗,分析该疗法对其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具体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具体分为保守组(87例)、切除组(89例)、保留组(42例),比较三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参数、再次妊娠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的含量(FSH、E
2
、LH、孕酮)、卵巢功能参数(卵巢截面积、窦状卵泡数、PSV、EDV)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两比较发现,保留组3项性激素(FSH、E
2
、LH)含量显著低于保守组、切除组,保留组孕酮水平、各项卵巢功能参数显著高于保守组和切除组,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比较,三组患者随着时间迁移,E
2
、孕酮性激素指标水平、各项卵巢功能参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FSH、LH性激素指标水平显著上升。保守组(39.08%)、切除组(41.57%)、保留组(23.80%)未孕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32.18%)、切除组(28.09%)、保留组(26.19%)宫内妊娠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手术应用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相比其他常用疗法,能较好保有生育能力,其卵巢储备功能也相对较好。
2021 Vol. 27 (2): 264-268 [
摘要
] (
83
)
HTML
(1 KB)
PDF
(1217 KB) (
207
)
268
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赵波, 郑智攀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0
目的:
分析膝前正中入路和膝前后联合入路分别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择对2014年至2017年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14例,采用采取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膝前正中入路)和实验组(膝前后联合入路),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术前、术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形态学指标(内翻角、股胫角、后倾角);关节活动度(屈膝度、伸膝度);量表评分(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后倾角、屈膝度、Rasmussen评分)、出院时(内翻角、股胫角、后倾角、屈膝度、伸膝度、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出院后3个月(内翻角、股胫角、后倾角、屈膝度、伸膝度、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比较,内翻角、股胫角、后倾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度、伸膝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ussen评分、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8.0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膝前后联合入路的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能取得相对更好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过程中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相对更少。
2021 Vol. 27 (2): 268-275 [
摘要
] (
128
)
HTML
(1 KB)
PDF
(2913 KB) (
186
)
276
残余胆固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高腾龙, 钱文茹, 赵春生, 马志刚, 冯应强, 巨名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1
目的:
通过分析残余胆固醇(R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研究残余胆固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标准将ACS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三病例组研究对象的数量分别为108例、88例和104例。选取同期我院急诊科就诊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100例作为非ACS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四组血脂的水平差异。
结果:
STEMI组、NSTEMI组、UA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残余胆固醇(RC)水平均高于非A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中RC曲线下面积为0.710,高于其他血脂指标。
结论:
R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有关,且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1 Vol. 27 (2): 276-278 [
摘要
] (
103
)
HTML
(1 KB)
PDF
(1287 KB) (
351
)
279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及危险因素分析
邓聪, 孙卫民, 林梅双, 林艳芬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2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体分布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肾移植手术共6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随访期内,627例患者中有105例(16.75%)发生肺部感染,其中5例(4.76%)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内,61例(58.10%)发生在2~6个月内,39例(37.14%)发生在6个月以后。105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者70例,样本类型以痰液和血液为主,占89.33%,咽拭子及胸水占10.67%。其中细菌感染54例次(55.10%)、真菌感染16例次(16.33%)、CMV病毒感染12例次(12.24%)、卡氏肺孢子菌感染1例次(1.02%)以及混合感染15例次(15.31%)。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位于前五位的病原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有糖尿病史(P=0.044)、白细胞计数<4×10
9
L
-1
(P=0.015)、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P=0.008)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37)是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4×10
9
L
-1
(OR=2.499,95%CI1.321~4.726,P=0.005)、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OR=2.894,95%CI 1.128~7.429,P=0.027)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OR=2.233,95%CI 1.121~4.446,P=0.022)是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2~6个月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发时期。收集不同来源的样本和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术后白细胞计数<4×10
9
L
-1
、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
2021 Vol. 27 (2): 279-283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1451 KB) (
291
)
283
螺旋CT和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王家富, 林琳, 林耀云, 王杨, 王洋洋, 李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3
目的:
探讨螺旋CT、PET-CT扫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癌且疑似淋巴结转移患者96例,于就诊2周内,均行螺旋CT及PET-CT诊断,并基于最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2种诊断方式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结果:
手术病理学结果显示,96例可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22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32例出现局部复发病灶;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02枚,其中,直径≤0.5cm转移淋巴结有6枚,0.5~1.0cm转移淋巴结有75枚,直径≥1.0cm转移淋巴结有21枚。螺旋CT、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各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5.0%、74.3%、77.3%、91.7%、47.2%;94.8%、97.4%、86.4%、96.0%、90.5%。在转移淋巴结检出方面,PET-CT总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其中,在≤0.5cm、0.5~1.0cm转移淋巴结转移上,PET-CT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cm转移淋巴结上,两者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螺旋CT诊断方式,PET-CT诊断肺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费用较高,广谱性较弱,因此,可在螺旋CT难以确定时,作为进一步诊断手段,提高诊断准确度。
2021 Vol. 27 (2): 283-287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1220 KB) (
249
)
288
严重多发伤伴腹部损伤病人血清CRP PCT水平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脏器损伤的预测价值
马武剑, 李玉翠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4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伤伴腹部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患者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发生脏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我院严重多发伤伴腹部损伤患者93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有无脏器损伤分为A组48例(无脏器损伤)、B组45例(有脏器损伤),分析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与ISS评分,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RP、PCT与ISS评分对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对存在脏器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A、B两组PCT、CRP与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分析结果显示:PCT、CRP与ISS评分对预测脏器损伤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43、0.808、0.800;根据最佳临界值:当PCT敏感度55.6%、特异度97.7%;CRP敏感度71.1%、特异度83.3%;ISS分敏感度60.0%、特异度89.6%。B组有脏器损伤患者存活15人、死亡30人,两类患者PCT、CRP、I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分析结果显示:PCT、CRP与ISS评分对预测脏器损伤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977、0.976、0.960,根据最佳临界值:PCT其敏感度97.0%、特异度86.7%;CRP敏感度96.7、特异度86.7%;ISS分敏感度98.2%、特异度80.0%。
结论:
严重多发性损伤伴腹部损伤患者若存在脏器受损情况,其PCT、CRP水平及ISS评分会显著升高,且对诊断脏器损伤具有一定价值,但PCT、CRP水平及ISS对预测患者死亡具有更高价值。
2021 Vol. 27 (2): 288-292 [
摘要
] (
91
)
HTML
(1 KB)
PDF
(1512 KB) (
195
)
292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输血并发症的影响
张帮健, 刘义鑫, 韩清涛, 杨昶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输血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回输未经处理剩余库血或机血,观察组患者行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分别于血液稀释前,手术结束后15min、24h,48h记录各时段血气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引管引流量、补液量、异体血输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d内的输血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引管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vO
2
、PvCO
2
、Fib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PT、APTT、TT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稀释前外,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H水平组内各时点、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2021 Vol. 27 (2): 292-297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1228 KB) (
181
)
297
血清镁降低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关系
司月乔, 范文俊, 高秀鑫, 韩超, 刘静怡, 孙王乐贤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6
目的:
探讨血清镁水平与冠状动脉心脏病(CAD)合并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疑似CAD、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467例,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和是否患糖尿病分为CAD糖尿病组(n=129)、CAD非糖尿病组(n=201)、非CAD糖尿病组(n=33)、非CAD非糖尿病组(n=104)。收集临床资料,计算总冠脉钙化(CAC)评分。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脉压≥60mmHg、CAC评分>400、EF<50%和镁≤0.77mmoL/L为CAD合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镁≤0.77mmoL/L的致病风险最高,低血清镁致CAD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为对照组的2.806倍(均P<0.05)。
结论:
血清镁降低是CAD合并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生物标志物。
2021 Vol. 27 (2): 297-301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1210 KB) (
226
)
301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杨俊臣, 程婷玉, 程意农, 吴文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7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与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角膜散光度更低,裸眼视力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角膜散光度、复发率更低,裸眼视力、总有效率更高,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其裸眼视力水平,并可促使角膜创面快速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2021 Vol. 27 (2): 301-305 [
摘要
] (
99
)
HTML
(1 KB)
PDF
(1211 KB) (
165
)
305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疗效的meta分析
成知叡, 刘福生, 王苏妹, 孙琛琛, 靳辉, 胡曼, 方晓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8
目的:
系统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疗效。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检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 handbook提供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 Stata 15.1和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28篇RCT研究,共27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在治疗有效率(RR:0.95,95%CI:1.17~1.28,P<0.001)、NIHSS评分(SMD:-1.11,95%CI:-1.41~-0.81,P<0.001)、mRS评分(SMD:-0.57,95%CI:-0.69~-0.45,P<0.001)、BI指数(SMD:-0.57,95%CI:-0.69~-0.45,P<0.001)方面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静脉溶栓治疗的出血事件与对照组无差异(RR:1.18,95%CI:0.87~1.59,P>0.05)。
结论:
当前的证据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由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2021 Vol. 27 (2): 305-312 [
摘要
] (
99
)
HTML
(1 KB)
PDF
(2273 KB) (
142
)
药物与临床
313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田峰, 白晓梅, 王桂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29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年龄≥60岁)ASTEMI患者急诊PCI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08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采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无复流和术后3个月内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出血及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比例(92.59%)较对照组(75.93%)明显升高,且术后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7.41%)较对照组(25.93%)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内支架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组患者卒中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
临床中对行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栓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2021 Vol. 27 (2): 313-317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1207 KB) (
150
)
317
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王茹, 周莉蓉, 戚昌丽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0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KD)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遴选150例KD患儿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IVIG治疗,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予双嘧达莫治疗,均治疗6~8周,观察两组期间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损伤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发热、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颈淋巴结肿胀及结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
+
/CD8
+
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D8
+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
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KD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凝血功能障碍,减少冠状动脉损伤情况。
2021 Vol. 27 (2): 317-321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1208 KB) (
269
)
321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连用在甲亢患者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姚晓燕, 谢周妮, 周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1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分别联合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简单数据表法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与丙硫氧嘧啶治疗)与观察组(给予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各90例,且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骨钙素(OCN)、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
2
=12.29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FT3、FT4、OCN、β-CTX低于对照组,而TSH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FT3、FT4、TSH、OCN、β-CTX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
2
=5.178,P<0.05)。
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既能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又能保证安全性。
2021 Vol. 27 (2): 321-326 [
摘要
] (
168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396
)
326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CRP的影响
张亚敏, 张立然, 时思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2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期间诊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14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和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积液、盆腔包块和血清炎性因子[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IgA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22% vs 84.72%,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盆腔积液和盆腔包块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盆腔积液和盆腔包块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 vs 20.83%,P<0.05)。
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盆腔积液和盆腔包块大小,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并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2021 Vol. 27 (2): 326-330 [
摘要
] (
83
)
HTML
(1 KB)
PDF
(1211 KB) (
256
)
330
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陈丹丹, 尹杨艳, 桂冬梅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3
目的:
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AID)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对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AID患儿1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病历号使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组80例;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疗程为一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大便次数及性状、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NF-γ)]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呕吐、止泻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IL-6、TNF-α、hs-CRP、INF-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降低炎性反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1 Vol. 27 (2): 330-334 [
摘要
] (
74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160
)
334
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7 ESR CRP IgG水平的影响
冯林, 徐阳洋, 李明瑶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4
目的:
研究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194例S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两组均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甲泼尼龙口服,观察组另加用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T),唾液流率(SFR)及血清IL-17、ESR、CRP和IgG水平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60%和75.26%(P<0.05);两组治疗前ST和SF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ST和SFR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T和SFR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7、ESR、CRP和Ig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IL-17、ESR、CRP和Ig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IL-17、ESR、CRP和IgG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9%和12.37%(P>0.05)。
结论:
硫酸羟氯喹辅助治疗SS可有效降低血清IL-17、ESR、CRP和IgG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2021 Vol. 27 (2): 334-339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1230 KB) (
161
)
339
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对患儿血清CRP PA和IL-6水平的影响比较
任波, 李瑞丽, 袁晓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5
目的:
比较头孢克肟、头孢克洛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PA、降钙素原(PCT)水平及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脓栓、发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79.49%(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RP、PA、PCT水平及IL-6、TNF-α水平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比于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较高,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患儿炎症反应。
2021 Vol. 27 (2): 339-343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1205 KB) (
223
)
343
月经血结核杆菌FQ-PCR检测联合IGRA对女性生殖器结核诊断价值
陈红梅, 王起, 方喆, 黄移生, 蒋源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6
目的:
探讨月经血结核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FQ-PCR)联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女性生殖器结核(FGT)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输卵管性及不明原因不孕、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病因学检查、月经血结核杆菌FQ-PCR检测及IGRA检测。以内镜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作金标准分为2组。分析月经血结核分枝杆菌FQ-PCR检测联合IGRA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盆腔结核及内膜结核的漏诊率。
结果:
联合检测对盆腔结核漏诊率为14.29%,低于月经血结核分枝杆菌FQ-PCR检测单独检测的42.86%与IGRA的52.38%(P<0.05)。联合检测对盆腔结核漏诊率为11.76%,低于月经血结核分枝杆菌FQ-PCR检测单独检测的35.29%与IGRA的52.94%(P<0.05)。
结论:
月经血结核杆菌FQ-PCR检测及IGRA作为输卵管性及不明原因不孕、复发性流产患者FGT早期筛查手段均存在一定的漏检率,两种诊断方式联合检测可有效降低漏检率。
2021 Vol. 27 (2): 343-348 [
摘要
] (
79
)
HTML
(1 KB)
PDF
(1233 KB) (
291
)
文献综述
348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王成伟, 咸建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7
2021 Vol. 27 (2): 348-352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1221 KB) (
185
)
冀ICP备17001990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677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