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0年 26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5-31

论著
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论著
705 血清AFP AFU CEA和CA19-9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苏晓兰, 龙翔宇, 王颖, 宋宁林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胃癌(GC)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GC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GC患者作为GC组,同期收治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FP、AFU、CEA和CA19-9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结果:GC组AFP、AFU、CEA、CA19-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AFP、AFU、CEA及CA19-9及四者联合检测诊断G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43、0.931、0.940、0.998,AFP、AFU、CEA和CA19-9结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约登指数较其他各项单独检测的高;GC患者血清AFP、AFU、CEA、CA19-9水平随分化程度增高而明显降低,且淋巴结转移GC患者血清AFP、AFU、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AFP、AFU、CEA、CA19-9联合检测诊断GC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及约登指数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高。结论: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均呈高表达,AFP、AFU、CEA和CA19-9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GC疾病及病情进展的诊断效能。
2020 Vol. 26 (5): 705-709 [摘要] ( 302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526 )
709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前后血清IL-17 IL-6及TIMP-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施雪松, 曹红勇, 肖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2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前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96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例为观察组,均行无张力修补术,并取同期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IL-17、IL-6、TIMP-2水平;依据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IL-6、TIMP-2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IL-17、IL-6水平为:术后>术前>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P<0.05);TIMP-2水平为:术后<术前<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IL-17、IL-6与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血清TIMP-2与其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术前,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24h 血清IL-17、IL-6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IMP-2水平明显降低,其变化与预后紧密相关,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指导。
2020 Vol. 26 (5): 709-713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70 )
713 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比较
宋清雪, 马鹤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外核层厚度(ONLT)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45眼)和对照组(44例44眼),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CMT、ONLT及及黄斑区渗漏状况。分析BCVA与CMT及ONLT的关系。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BCVA在不同时间及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ONLT在不同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上及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T、ONLT随治疗后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BCVA有升高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ONLT均低于治疗前,BCVA均高于治疗前(P<0.5)。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BCVA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M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3个月ON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在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改善、抑制黄斑水肿效果优于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且安全性高。
2020 Vol. 26 (5): 713-717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201 KB)  ( 364 )
717 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Cys-C VEGF水平的影响
陈冠亚, 谢晔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关指标水平、骨代谢指标、血清Cys-C、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48/50)vs76.08%(35/46)](P<0.05);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0.50)vs(5.90±1.42),(1.42±0.32)vs(5.61±1.27),(8.03±1.20)min vs(21.74±5.40)min](P<0.05);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5±0.92)mm/h vs(17.43±4.13)mm/h,(4.02±0.67)mg/L vs(12.01±1.35)mg/L](P<0.05);N-MID、T-PI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13±3.72)mg/mL vs(14.63±2.70)mg/mL,(47.30±6.51)mg/mL vs(38.46±5.17)mg/mL](P<0.05);β-CT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46±0.10)pg/mL vs(0.72±0.16)pg/mL](P<0.05);Cys-C、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12)mg/L vs(1.35±0.30)mg/L,(32.76±7.42)μmoL/L vs(50.95±10.64)μmoL/L](P<0.05)。结论:沙利度胺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骨代谢效果显著,可调节免疫,降低Cys-C、VEGF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2020 Vol. 26 (5): 717-721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302 )
721 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龚敬, 陆伟, 史刚, 张肖难, 刘丽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5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老年SP患者81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27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1组予以比阿培南治疗,对照2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予以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3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病原菌检出率、炎性因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25/27)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后革兰阴性菌检出率7.41%(2/27)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痰液性状改变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WBC、hs-CRP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SP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0 Vol. 26 (5): 721-727 [摘要] ( 264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718 )
727 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血清TSP-1 microRNA-21水平的影响
季祥, 周琳琳, 潘骥群, 周雪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6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血清TSP-1、microRNA-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的11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序贯化放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总缓解率、1年及2年生存率,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微小RNA-21(microRNA-21)水平、卡氏(KP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14%(52/59)vs66.67%(34/51)](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19%(42/59)vs33.3%(17/51)](P<0.05);血清TSP-1、microRNA-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9.63±9.20)ng/mL vs(145.86±7.49)ng/mL,(6.96±1.05)-log vs(12.82±2.04)-log](P<0.05);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38±3.59)ng/mL vs(64.92±3.05)ng/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抑制肿瘤复发、转移,促进患者预后。
2020 Vol. 26 (5): 727-731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1199 KB)  ( 263 )
731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变态反应嗅觉功能改善作用分析
李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7
目的:研究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变态反应、嗅觉功能改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79例慢性鼻窦炎。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情况,嗅觉、Lund-Mackay、Lund-Kennedy评分,变态反应,炎症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8%(38/41)vs68.42%(26/38)](P<0.05=;嗅觉、Lund-Mackay、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0.70)分vs(4.03±0.92)分,(4.32±0.51)分vs(6.56±0.83)分,(2.46±0.12)分vs(4.03±0.26)分](P<0.05);血清TIgE、E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98±4.91) kU/L vs(63.75±7.02) kU/L,(4.02±0.50)ng/L vs(5.38±0.92)ng/L] (P<0.05);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9±0.52) ng/mL vs(2.70±0.81) ng/mL,(5.10±1.05) pg/mL vs(10.26±2.01) pg/mL,(281.96±30.49) ng/L vs(316.30±42.80) ng/L] (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内镜手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鼻腔、鼻窦通气功能,恢复嗅觉功能,减轻变态反应,促进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2020 Vol. 26 (5): 731-735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391 )
735 rhBNP治疗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及NT-proBNP的影响
孔海英, 杨广龙, 尹琼, 汪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8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肌酶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ADHF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上使用rhBN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4h尿量、心肌酶水平、NT-proBNP水平,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末期容积(LVEDV)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量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24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7%和21.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心肌酶水平,增加排尿量,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0 Vol. 26 (5): 735-740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224 )
740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5-HT NO SP与胃肠激素的作用研究
李稳, 丁媛媛, 刘晨晨, 刘立芬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09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P物质(SP)水平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莫沙比利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5-HT、NO、S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窦运动指数(MI)、收缩幅度(ΔA/A)、收缩频率(F)、胃半排空时间(T1/2)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NO、T1/2水平均下降,两组血清SP、MTL、GAS、MI、ΔA/A、F水平均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可能与其有效调节患者血清5-HT、NO、SP水平并改善胃肠激素有关。
2020 Vol. 26 (5): 740-744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1196 KB)  ( 287 )
744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梁红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50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n=25),两组均于经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后实施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后,对照组受试产妇宫体内注射10U缩宫素、术毕予米索前列醇片塞肛治疗,观察组宫体内注射10U缩宫素后使用1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结果:分娩后24h,两组受试产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分娩前(P<0.05),而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
2020 Vol. 26 (5): 744-747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1175 KB)  ( 295 )
747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应用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骆爱民, 杜珍, 陈志美, 梁月珍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剥除术中应用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源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OEC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双极电凝进行止血,n=53)和观察组(镜下缝合进行止血,n=53),比较两组卵巢储备功能[窦状卵泡数目(AFC)、患侧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性激素[卵泡刺激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月经恢复情况以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术前两组AFC、PSV、FSH、LH、E2、月经时间、月经周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AFC、PSV相比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AFC、PSV相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FC、P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月经时间、月经周期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E2水平相比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FSH、LH水平明显增高,E2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FSH、LH、E2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自然妊娠率33.96%明显高于对照组15.09%(P<0.05)。结论:与电凝止血法比较,缝合止血方法对OEC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损伤更轻微,有利于患者月经恢复以及性激素水平的稳定,临床积极作用更显著。
2020 Vol. 26 (5): 747-751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78 )
751 单次注射与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马甫营, 王胜斌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2
目的:分析单次注射与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研究组给予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和围手术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相比对照组,研究组OAA/S评分4、5分的比例显著升高,1分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比较,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心率较术前均明显加快(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较对照组(32.00%)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而言,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020 Vol. 26 (5): 751-754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244 )
755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 CK Cys-C 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马旃, 雷海玲, 孙华毅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肌酸激酶(CK)、胱抑素C(Cys-C)、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36例)、IMT增厚组(31例)、斑块形成组(43例)三组,检测患者血清UA、CK、Cys-C、APN水平,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着IMT增厚程度增加,血清UA、CK、Cys-C水平逐渐升高,其水平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P<0.05),APN水平逐渐降低,其水平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UA、CK、Cys-C呈正相关(P<0.05),与APN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CK、Cys-C、APN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UA、CK、Cys-C水平升高以及APN水平降低有关。
2020 Vol. 26 (5): 755-758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301 )
758 HOTAIR EZH2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叶贝华, 傅明, 何锦添, 陈顺金, 蒋迪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和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72例鼻咽癌(鼻咽癌组)和54例鼻咽慢性炎症(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VEGF和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VEGF、EZH2和HOTAIR mRNA的表达情况。根据HOTAI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鼻咽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鼻咽癌组VEGF和EZH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比对照组,鼻咽癌组VEGF、EZH2和HOTAIR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高表达组病理分级、N分期、M分期、近期疗效与低表达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EZH2和HOTAIR高表达于鼻咽癌组织,并且HOTAIR可能通过EZH2和VEGF而起到诱导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作用,且与患者预后不良存在密切关系。
2020 Vol. 26 (5): 758-762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1193 KB)  ( 291 )
763 非布司他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血清Cys-C NT-proBNP的影响
张素明, 叶丽萍, 程卫, 朱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5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Cys-C、NT-proBN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pro)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Cys-C、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ys-C、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Upro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BUN、SCr、Upr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为20.5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联合氢氯噻嗪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s-C、NT-proBNP及肾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2020 Vol. 26 (5): 763-766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384 )
766 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肾功能保护的影响
孙枫, 张蕊, 赵郁松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肾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肾血流参数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肾血流参数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肾血流参数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不良反应合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降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水平,保护肾功能。
2020 Vol. 26 (5): 766-771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1219 KB)  ( 321 )
771 T型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
王志刚, 邓建军, 岳奇俊, 张政, 刘晓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7
目的:观察T型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5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分为T型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组(联合组,n=23)和胆道镜下常规取石术组(常规组,n=27)。观察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时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结合胆红素(DBil)]及肝功酶学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d时,两组血清TBil、TBA、DBil、ALP、ALT、AS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胆道镜下常规取石术,T型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可显著改善手术情况,提升取石成功率,并有助于调节胆汁成分,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优势。
2020 Vol. 26 (5): 771-775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198 KB)  ( 301 )
775 两种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的方法比较
马印图, 陈莉, 张怡, 董书文, 王振雷, 杨晓亚, 王少文, 李莉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8
目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MGTA)和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评价两种方法在血型抗体IgG亚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IgG亚型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平行试验,分别对62例夫妇血型不合高效价(ABO系统效价≥512,Rh系统≥64)孕妇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型抗体IgG亚型分析,其中ABO血型不合57例,Rh不合5例,对27例溶血三项试验确诊和可疑HDN的新生儿血样本进行IgG亚型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IgG亚型方面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较好,5例Rh血型检测结果完全一致,57例ABO血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的有44例,微柱法比ELISA法检测结果高的有6例,低的有7例,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与其母亲血清中各亚型含量呈正相关,溶血患儿血清中IgG1、IgG3明显升高,且含量越高黄疸发病越早也越严重。 结论: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方法相比ELISA方法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常规应用,对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具有指导意义。
2020 Vol. 26 (5): 775-778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1184 KB)  ( 592 )
778 调强放射技术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
童薇, 郑杰, 沈学明, 雍翔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19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技术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调强组与适形组,各41例。适形组采取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调强组采取调强放射技术。统计两组全乳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全肺受量、心脏受量、治疗前后miR-765及miR-21相对表达量、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调强组CI、Dmean高于适形组,HI、Dmax小于适形组(P<0.05),两组Dmi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调强组Dmean及V5小于适形组(P<0.05),两组V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调强组Dmean及V20、V40小于适形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765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增高,miR-21较治疗前降低,且调强组miR-765相对表达量高于适形组,miR-21低于适形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增高,但调强组CD3+、CD4+、CD4+/CD8+高于适形组,CD8+低于适形组(P<0.05);调强组骨髓抑制(29.27%)、急性皮肤反应(63.41%)发生率低于适形组(53.66%、82.93%)(P<0.05)。结论:采取调强放射技术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效果优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可保证各区域照射剂量合理性,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并能调节miR-765及miR-21相对表达,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安全性。
2020 Vol. 26 (5): 778-784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1235 KB)  ( 220 )
784 鼠神经因子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
王菊, 蒋晓宏, 钱庆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0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62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NGF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均连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心肌指标(cTnI、CK-MB、CK)、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NBNA评分、心肌指标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成对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时点NBNA评分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cTnI、CK-MB、CK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组间成对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心肌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10d,研究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cTnI、CK-MB、CK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1,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NGF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HIE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肌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2020 Vol. 26 (5): 784-788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1244 KB)  ( 261 )
788 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毒素清除率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王克坤, 蒙绪君, 韩辉, 何华妮, 林子艳, 王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1
目的:探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与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CBP)治疗急性肾衰竭(ARF)的疗效及对患者毒素清除率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6例ARF患者随机分为CBP组(接受CBP治疗,48例)和IHD组(接受IHD治疗,48例),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肾功能指标、毒素清除率、治疗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磷、血尿酸、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CBP组降低幅度大于IHD组(P<0.05);CBP组BUN、Scr、血磷、血尿酸、β2-MG清除率显著高于IHD组(P<0.05);CBP组治疗时间短于IHD组(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但CBP组降低幅度大于IHD组(P<0.05);CBP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IHD组(P<0.05)。结论:CBP能有效提高ARF患者的透析效果,提高毒素清除率,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2020 Vol. 26 (5): 788-792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335 )
792 微探头超声内镜指导下ESD术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
周祥荣, 徐大海, 彭清海, 王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2
目的:探究微探头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94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微探头超声内镜与普通胃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并根据194例患者手术方式分为ESD组(n=102)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n=92),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差异。结果:194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中息肉78例,间质瘤51例,平滑肌瘤42例,脂肪瘤23例;微探头超声内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P<0.05)。ESD组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则低于EMR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时,两组应激反应(血清NE、Cor)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EMR组高于ESD组(P<0.05)。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指导下ESD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治效果显著,还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2020 Vol. 26 (5): 792-796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378 )
796 联合吲哚菁绿和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在子宫恶性肿瘤开腹手术中的意义
庄新荣, 李淑梅, 张桂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吲哚菁绿(ICG)和亚甲蓝(ISB)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子宫恶性肿瘤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癌患者选择于宫颈的6点及12点注射亚甲蓝1mL,同时于3、9点注射吲哚菁绿1mL,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于癌灶周围肌层的4个不同位置分别注射亚甲蓝及吲哚菁绿各1mL,术后将显影的SLN和非显影的淋巴结分别作出标记,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患者的开腹手术治疗中,将ICG与ISB进行联合示踪,其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1.7%(55/60),灵敏度100%(4/4),阴性预测值为100%(51/51)。ICG、ISB单一检出率分别为81.7%(49/60)、71.7%(43/60)。二者联合检出率高于单一检出率、ICG的检出率高于ISB(P<0.05)。结论:吲哚菁绿和亚甲蓝联合检测SL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联合检测法优于单一检测法,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开腹手术中,预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20 Vol. 26 (5): 796-800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490 KB)  ( 386 )
800 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eg Th17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
王文慧, 李敏副, 王茹, 苏红苗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4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eg、Th17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106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评估患儿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患儿Treg、Th17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评估不同疗效患儿的Treg、Th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疗效与治疗后Treg、Th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7d后,患儿Tre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Th17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7d后,患儿IL-10、TGF-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③治疗7d后,患儿显效者、有效者Tre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Th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无效者Treg、Th17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者、有效者、无效者治疗后Treg、Th17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小儿重型支气管炎患儿Treg及其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Th17细胞因子低于治疗前,患儿疗效与Th17/Treg平衡有关。
2020 Vol. 26 (5): 800-803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1177 KB)  ( 376 )
80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和N 末端前脑钠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安雨, 张凤鸣, 王虹, 李舒承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5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及和N 末端前脑钠肽水平(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选取就诊于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的体检者(有心脏病但未发生心衰)75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选取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对象,按照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将观察组对象分为 NYHA Ⅱ、Ⅲ、Ⅳ级3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需禁食10~12h,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sFRP5及NT-proBNP,并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的血清sFRP5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sFRP5及NT-proBNP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也逐渐上升。结论:sFRP5及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2020 Vol. 26 (5): 804-807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225 )
807 不同能量Nd:YAG激光治疗老年闭角型青光眼虹膜周边切开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缪恺, 胡毓婷, 张招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6
目的:评价高、中、低能量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治疗老年闭角型青光眼(ACG)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不同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LPI治疗的老年ACG患者122例纳入本实验,根据术中激光能量的高低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n=41)给予低能量(0~20mJ)Nd:YAG激光治疗,B组(n=42)给予中能量(21~45mJ)Nd:YAG激光治疗,C组(n=39)给予高能量(>45mJ)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A组、B组、C组术后1周、1月、3月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术后1周、1月、3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C组的激光能量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存在负相关(r=-0.692,P<0.01)。结论:高、中、低能量Nd:YAG激光行MSI治疗ACG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低、中能量Nd:YAG激光治疗的安全性优于高能量,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损伤,建议治疗激光总能量不超过45mJ。
2020 Vol. 26 (5): 807-81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176 KB)  ( 325 )
       临床研究
810 血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徐向勇, 余永斌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7
目的:探究血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进行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术后4个月内骨折愈合情况分为两组,延迟愈合组68例,骨折正常愈合的正常愈合组52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4、8、12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人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ICAM-1、SVCAM-1、TNF-α、IGF-1、PDGF和ALP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多重比较显示,骨折4周、8周、12周,延迟愈合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ICAM-1、SVCAM-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IGF-1、PDGF、AL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ICAM-1、SVCAM-1、TNF-α、IGF-1、PDGF和ALP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ICAM-1、SVCAM-1、TNF-α在延迟愈合骨折中随时间波动明显,IGF-1、PDGF和ALP水平则在正常骨折中波动明显。
2020 Vol. 26 (5): 810-815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1217 KB)  ( 212 )
815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创伤应激及预后的影响
田彬, 肖江卫, 申伟文, 王绍华, 李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8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创伤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微创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5d时微创组醛固酮、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不同类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1例吻合口瘘及2例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其余并发症采用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5例患者失访,开腹组9例患者失访。两组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预后与开腹手术相近,但手术导致的创伤应激较小。
2020 Vol. 26 (5): 815-819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194 KB)  ( 244 )
820 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术后VAS评分比较
滕立初, 陈拓, 黄屾, 陈涤新, 温科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29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术后VAS评分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前方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各40例,前方入路组采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方式,后外侧入路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方入路组总有效率(95.00%)和后外侧入路组(92.50%)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8,P=0.764)。前方入路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多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入路组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前方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前方入路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P<0.05)。前方入路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后外侧入路组发生12例不良反应,前方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30.00%)(χ2=6.646,P=0.036)。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入路方式中,相比于后外侧入路,直接前方入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0 Vol. 26 (5): 820-825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1220 KB)  ( 1110 )
825 丙泊酚分别复合地佐辛和不同剂量的纳布啡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朱何叶, 曾维云, 徐夏, 卢德强, 蒋良富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0
目的:探究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和不同剂量的纳布啡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胃肠镜检查的11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丙泊酚复合地佐辛(n=39,A组)、丙泊酚复合低剂量纳布啡(n=39,B组)、丙泊酚复合高剂量纳布啡(n=39,C组);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术毕丙泊酚用量及疼痛、认知评分和生化指标,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F时点=240.772、542.149、47.940、70.877,P<0.05),且3组患者T1、T2、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均显著低于T0(P<0.05),3组间同时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在丙泊酚用量、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及血清生化指标上比较差异显著(F=349.433、56.720、45.245、136.645、98.352、29.738,P<0.05),且以C组患者丙泊酚用量、NRS评分及各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而B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显著差异(χ2=6.909,P<0.05),以C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复合高剂量纳布啡作用效果优于低剂量纳布啡,显著高于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方案。
2020 Vol. 26 (5): 825-829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1204 KB)  ( 425 )
829 胃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余佑高, 操焰林, 曹雪松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1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诊断中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86例,均选择气钡双重造影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且以经穿刺或手术取样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指标。结果:8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患者61例,气钡双重造影阳性58例,螺旋CT阳性62例,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1例胃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明确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6例,气钡双重造影阳性患者3例,螺旋CT检查阳性43例,多排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气钡双重造影(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对胃癌诊断都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而多排螺旋CT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准确,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2020 Vol. 26 (5): 829-832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174 KB)  ( 351 )
833 不同部位脑电图异常的热性惊厥患儿对后期癫痫发生的影响
肖冠华, 吴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2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脑电图异常的热性惊厥患儿对后期癫痫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脑电图检查结果将分为脑电图正常组(63例)、脑电图异常组(37例)。分析脑电图异常组患儿中不同部位的脑电图异常率以及患儿后期出现癫痫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脑电图异常患儿有37例(37.00%),其中局灶性异常患儿16例(43.24%),弥漫性异常患儿21例(56.76%);局灶性异常患儿中顶枕叶区异常患儿有7例(18.92%),额颞叶区异常患儿有9例(24.32%)。额颞叶区异常和顶枕叶区异常患儿的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弥漫性异常率(χ2=9.374,χ2=11.293,均P<0.05)。共有12例(12.00%)患儿出现后期癫痫,均来自于脑电图异常组,其中有7例(77.78%)患儿为额颞叶区脑电图异常患儿,3例(14.29%)患儿为弥漫性脑电图异常患儿,有2例(28.57%)患儿为顶枕叶区脑电图异常患儿,其中弥漫性异常患儿的后期癫痫发生率显著低于额颞叶区异常患儿(χ2=11.203,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当中额颞叶区出现脑电图异常的患儿后期更容易出现癫痫,参考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2020 Vol. 26 (5): 833-836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2979 KB)  ( 247 )
836 产后1个月妇女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习亮, 梁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3
目的:分析产后1个月妇女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100例于本院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1个月骨密度值的所测结果,将产妇分为A组(骨量正常)、B组(骨量减少)、C组(骨质疏松)。比较三组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每周摄入牛奶量、补钙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现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产妇中,骨量正常57例(57.00%),骨量减少35例(35.00%),骨质疏松8例(8.00%)。三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产妇BMI、是否伴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每周摄入牛奶量、产后有无补钙的比例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BMI<18.5kg/m2、伴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和产后未补钙均是产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因素(P<0.05)。结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产后1个月妇女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与低BMI、伴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产后未补钙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产妇产后需重视产后补钙和维持BMI处于正常范围,同时加强骨密度值的监测以及时诊断骨质疏松并尽早治疗和干预。
2020 Vol. 26 (5): 836-840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82 )
840 影响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LOGISTIC因素分析
翁海美, 林明静, 周丽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4
目的:探究影响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重度HIE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均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重度HIE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果统计显示,预后良好103例(76.87%),预后不良31例(23.13%);预后不良组中包括4例死亡,占比2.99%。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HIE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的5 min Apgar评分、脏器损伤、开始治疗日龄、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min Apgar评分≤3分(OR=58.658,95% CI=6.984~492.682)、脏器损伤≥2个(OR=31.145,95% CI=3.522~275.415)、开始治疗日龄≥48h(OR=33.747,95% CI=5.992~190.066)、血清tau蛋白≥8ng/L(OR=5.846,95% CI=1.372~24.918)是影响重度HI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5 min Apgar评分≤3分、脏器损伤≥2个、开始治疗日龄≥48h、血清tau蛋白≥8ng/L的重度HIE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性更高,临床应加强针对性监护与及时干预。
2020 Vol. 26 (5): 840-845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219 KB)  ( 241 )
845 四种不同量表对住院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代俊利, 李金玲, 孙同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5
目的:应用Padua、Caprini、Wells DVT及Autar评分量表分别评价住院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并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为DVT的150例住院肿瘤患者作为血栓组,同期选择150例无DVT的住院肿瘤患者作为阴性对照。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adua、Caprini、Wells DVT和Autar量表进行评分及比较,进一步绘制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根据量表所得评分进行比较:血栓组Padua、Caprini和Wells DVT量表所得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Autar量表所得评分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704);Padua量表AUC明显高于Caprini(P<0.0001)、Wells DVT(P<0.0001),Caprini量表AUC高于Wells DVT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结论:Padua、Caprini和Wells DVT评分量表均可较准确地预测住院肿瘤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其中Padua量表预测价值最高,Caprini量表次之。
2020 Vol. 26 (5): 845-85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1396 KB)  ( 710 )
850 湖南地区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特征及胃镜下改变分析
陶佳, 何志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6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特征和胃镜下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9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分为<1岁组(13例)、1~2岁组(9例)、3~5岁组(22例)、6~13岁组(51例),对各组患儿症状表现、胃镜特点及发病诱因等情况进行分析,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儿均出现黑便、呕血症状,且1~13岁的患儿均出现休克征、头晕乏力、腹痛症状。1~2岁组患儿黑便和呕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岁组、3~5岁组(P<0.05),而与6~13岁组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儿其它临床表现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狭窄、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是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主要胃镜特点。相比6~13岁组,1~2岁组患儿糜烂性或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而其余各组胃镜特点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1~2岁组患儿误服化学制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各组其它发病诱因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湖南地区14岁以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以黑便、呕血为首发症状较多见,胃镜特点以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为多见,但多数患儿无明显诱因,经内镜和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2020 Vol. 26 (5): 850-854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207 KB)  ( 263 )
854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SD的治疗效果及不完整切除影响因素
青泓屹, 魏寿江, 李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7
目的:探究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效果,分析不完整切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20例,均行ESD治疗,观察ESD手术切除情况、并发症;根据ESD手术切除情况分为完整切除组、不完整切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ESD不完整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ESD手术时间32~68min,平均(45.28±6.93)min;120例ESD均完成整块切除(100%),完整切除101例(84.17%),不完整切除19例(15.83%);患者术中、术后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1.95±0.39)年,无失访病例,随访期间无复发、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变表面黏膜中央凹陷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SD不完整切除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嗜铬素(CGA)、隆起形态等无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至黏膜下层(OR=7.179,95% CI=1.206~42.748)、肿瘤直径>1.5cm(OR=15.709,95% CI=2.162~114.126)、病变表面黏膜中央有凹陷(OR=18.191,95% CI=4.063~81.456)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SD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安全有效;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直径>1.5cm、病变表面黏膜中央有凹陷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SD不完整切除的危险性高。
2020 Vol. 26 (5): 854-858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845 )
859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罗宏丽, 陶志国, 韩雪, 夏晓琼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8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于右侧第6颈椎横突部位注射1%利多卡因行SGB,对照组在相同部位给予注射0.9%NaCl溶液。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估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3、7d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和手术时间的比较,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不同时间点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更加平稳,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7d时MMSE和MoC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1、3、7d时MMSE和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33%(4/30),较对照组的43.33%(13/30)明显降低(P<0.05)。结论:SGB有利于改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2020 Vol. 26 (5): 859-862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181 KB)  ( 304 )
863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晶晶, 张晓光, 袁凤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39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106例EP不孕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每组各53例。钳夹组:行宫腔镜下息肉钳夹术机械性清除,电切组: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宫腔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性生活质量、随访1年复发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电切组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小于钳夹组,PBAC评分低于钳夹组(P<0.05);宫腔液细胞因子:电切组术后3个月宫腔液IL-1β、IFN-γ、IGF-1水平低于钳夹组(P<0.05);性生活质量:电切组术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每周性生活频率高于钳夹组,性唤起时间短于钳夹组,获得高潮时间长于钳夹组(P<0.05);复发率:电切组术后9、12个月复发率低于钳夹组(P<0.05);妊娠结局:术后随访12个月,电切组宫内妊娠率(74.51%)高于钳夹组(52.00%)(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息肉钳夹术机械性清除相比,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能显著改善EP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月经量,提高性生活质量和宫内妊娠率,且安全性较高。
2020 Vol. 26 (5): 863-868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325 )
86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
王艳艳, 张静文, 蔡娅琼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4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基因多态性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GDM孕妇76例及同期正常健康妊娠孕妇76例进行研究。其中GDM孕妇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VEGF-460C/T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及VEGF-460C/T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FPG、糖化血红蛋白及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HDL-C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在年龄、BMI、新生儿出生体重、TC、TG及LDL-C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VEGF-460C/T基因型CC、CT、TT及等位基因C、T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观察组患者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27.63%、51.32%)显著高于对照组(10.53%、34.87%)(P<0.05)。CC、CT、TT型孕妇的GDM发病率分别为72.41(21/29)、49.31%(36/73)及47.50%(19/40),其中CC型孕妇GDM发病率显著高于CT、TT型孕妇(χ2=4.492、χ2=4.283,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水平、HDL-C及VEGF基因多态性是孕妇发生GDM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EGF水平及VEGF基因多态性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GDM的易感基因。
2020 Vol. 26 (5): 868-872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346 )
872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岩, 郭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41
目的: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对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用药的效果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共包括130例,将之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于对照组患者,主要是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而对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药物起效以及症状改善和意识恢复的时间,同时对出现的不良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治愈28例,有效32例,有效率为达到了92.31%,而对照组则只有70.7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更有效(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58.88±14.13)min(P<0.05),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显著较治疗组延长(P<0.05)。治疗组药物起效时间为(38.74±5.25)min,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同时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为(80.23±10.25)min,治疗组无论在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及神志清醒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出现心悸6例,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3例,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对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酒精中毒引起的一系列副反应,同时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2020 Vol. 26 (5): 872-876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358 )
       文献综述
876 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相关原理
刘婷, 陈仁杰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42
2020 Vol. 26 (5): 876-878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165 KB)  ( 161 )
878 宏基因组学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硕, 张志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5.043
2020 Vol. 26 (5): 878-88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1175 KB)  ( 489 )
冀ICP备17001990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677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