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0年 26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4-30
论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论著
529
IL-8基因型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对鼻咽癌易感性的诊断价值
潘国刚, 杨碧秀, 王春芳, 许桂丹, 梁丽娜, 龙红兵, 邓益斌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1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型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NPC易感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NPC患者共16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32例为对照组(NC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IL-8基因-251、+781、+1633及+2767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PC患者中血清IL-8的表达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L-8基因多态性位点与NPC易感性的关系,分析各基因型不同暴露因素在NPC易感性的相互作用,利用工作特异性曲线(ROC)评价IL-8水平对NPC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与NC组比较,IL-8-251基因位点TT基因型(OR=1.98,95%CI:1.00~3.82)和TA基因型(OR=1.35,95%CI:1.01~2.61)患NPC的风险显著升高,AA基因型(OR=1.76,95%CI:1.02~3.08)患NPC的风险显著降低,NPC患者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251位点SNPs与吸烟、EBV感染因素在NPC的发生中存在负交互作用;IL-8水平对NPC易感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8%。
结论:
IL-8基因-251位点基因多态性、血清IL-8表达升高与NPC易感性相关,且在吸烟、EBV感染暴露下发生交互作用,IL-8水平对NPC易感性具有诊断价值。
2020 Vol. 26 (4): 529-533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1307 KB) (
364
)
533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莫华贵, 黄远翘, 罗裕强, 马滚韶, 邬黎平, 徐勤, 张荣凯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2
目的:
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三种抗凝药物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差异。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2h后,甲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乙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数值和血小板值(Plt)等指标,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抗凝后,甲组患者的有效治疗例数(66例)明显高于乙组(44例,68.75%)、丙组(47例,71.21%),总有效治疗率为94.29%,三者差异显著(P<0.05);甲乙丙三组的PT、APTT、Plt指标两两比较,甲乙组、乙丙组的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甲丙组的三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1d、1周、15d后,甲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丙组(P<0.05);治疗后1周、15d后,甲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低于乙组(P<0.05);术后甲组患者出现2例DVT,发生率为5.88%;乙组出现6例,发生率17.65%;丙组出现10例,发生率29.4%。甲乙(χ
2
=2.267,P=0.132)与乙丙(DVT χ
2
=1.308,P=0.253,)两两相比,无明显差异;甲丙(DVT发生率,χ
2
=6.476)两组相比,二者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阿司匹林的疗安全性能更高,但对治疗效果的提高作用更低;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高,但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抗凝需求合理选择。
2020 Vol. 26 (4): 533-537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1205 KB) (
375
)
537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
鲁俊, 朱熙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环磷酰胺组,n=35)和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沙利度胺组,n=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环磷酰胺组患者的深度反应率82.9%(29/35)显著高于沙利度胺组51.4%(18/35)(P<0.05)。在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环磷酰胺组为54.3%(19/35),沙利度胺组为60.0%(21/3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MM)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显著,且不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毒副反应。
2020 Vol. 26 (4): 537-540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1176 KB) (
497
)
541
持续感染状态的HPV-16及HPV-58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及危险因素
刘群香, 王莉, 李江丽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4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持续感染状态下HPV-16与HPV-58亚型分布情况及导致其病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体检正常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持续感染状态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HPV-16与HPV-58亚型的分布,并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采用单因素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观察组患者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宫颈癌患者占比最高HPV-16占比73.68%、HPV-58占比78.95%,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HPV-16占比60.00%、HPV-58占比66.67%、宫颈上皮内瘤变I期HPV-16占比36.84%、HPV-58占比31.58%;宫颈炎HPV-16占比35.72%、HPV-58占比46.43%;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HPV-16、HPV-58分布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阴道炎症、宫颈癌家族史是导致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宫颈病变持续感染状态下宫颈癌患者HPV-16与HPV-58亚型占比最多,其次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Ⅰ期者,最少为宫颈炎患者。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阴道炎症、宫颈癌家族史是导致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需格外注意。
2020 Vol. 26 (4): 541-545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1201 KB) (
520
)
545
血脂控制水平 RDW及ET-1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刘恒友, 鲁锦国, 刘小河, 王春明, 胡晓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5
目的:
研究血脂控制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内皮素-1(ET-1)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3~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17例和非ISR组91例。于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RDW、ET-1水平,分析血脂控制水平、RDW及ET-1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关系。
结果:
ISR组冠状动脉造影前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RDW、ET-1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未下降、LDL-C未达标(冠状动脉造影前控制在1.8mmoL/L)是冠心病患者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TG未下降、HDL-C未升高不是冠心病患者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RDW、ET-1是冠心病患者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TC未下降、LDL-C未达标、高水平RDW、ET-1是术后ISR的高危因素,检测TC、LDL-C、RDW、ET-1水平有助于评估ISR的发生风险。
2020 Vol. 26 (4): 545-549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1208 KB) (
365
)
549
子宫内膜息肉中miR-210和HIF-1α的表达及意义
凌玲, 徐桂琴, 倪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6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0(miR-21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经宫腔镜确诊且接受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称息肉组,并选取同期因不孕症或子宫畸形进行宫腔镜检查并排除EP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62例为对照研究,称正常内膜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五项性激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检查所有受试者组织中miR-210、HIF-1α、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EP患者组织中miR-210、HIF-1α与ER、PR、VEGF表达水平,miR-210与HIF-1α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
结果:
EP患者和正常子宫内膜者血清PRL、E2、T、FSH、P五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组织中miR-210、HIF-1α、ER、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P<0.05)。miR-210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HIF-1α与ER、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miR-210表达水平与HIF-1α呈正相关(P<0.05)。
结论:
EP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miR-210、HIF-1α表达上调,两者呈正相关。
2020 Vol. 26 (4): 549-553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1259 KB) (
288
)
553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效果及血气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正壮, 颜怀兴, 李耀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7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效果及血气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动脉血氧分压(PaO
2
)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
),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具有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2020 Vol. 26 (4): 553-558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2329 KB) (
408
)
558
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颈动脉超声联合TCD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黄海芬, 李韧, 张文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8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CAU)联合经颅多普勒(TCD)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108例H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2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均进行CAU、TCD检查获得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分析CAU联合TCD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诊断H型高血压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Vm低于对照组(P<0.05),RI、PI大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颈总动脉RI、大脑中动脉RI与H型高血压独立相关(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示颈总动脉RI、大脑中动脉RI、颈总动脉RI+大脑中动脉RI诊断H型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677、0.850。
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发生明显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CAU联合TCD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较高诊断H型高血压价值。
2020 Vol. 26 (4): 558-563 [
摘要
] (
100
)
HTML
(1 KB)
PDF
(1279 KB) (
290
)
563
苦瓜皂苷对人恶性黑素瘤SKMEL-2细胞增殖凋亡及JAK/STAT5通路的影响
黄翠敏, 叶秀群, 骆月姬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09
目的:
探讨苦瓜皂苷对人恶性黑素瘤SKMEL-2细胞生长及JAK/STAT5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1、2.5、5、7.5、10mg/mL浓度的苦瓜皂苷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恶性黑素瘤SKMEL-2细胞,以CCK-8法分别在24、48、72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合适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体外培养的SKMEL-2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ntrol)、苦瓜皂苷组及顺铂组,药物处理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记(WB)法检测caspase3、Bcl-2、Bax、JAK、p-JAK、STAT5、p-STAT5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药物作用48、72h其抑制作用比24h高,而药物作用48、72h其抑制作用基本相同;浓度为1~5、7.5、10mg/mL的苦瓜皂苷都能抑制SKMEL-2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在药物作用48、72h后,浓度达到5mg/mL时抑制作用趋于稳定。选择5mg/mL浓度的苦瓜皂苷处理SKMEL-2细胞48h用于后续实验;药物处理后,与control组比较,苦瓜皂苷组及顺铂组细胞相对存活率、p-JAK、p-STAT5、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STAT5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瓜皂苷组与顺铂组相比,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苦瓜皂苷对人恶性黑素瘤SKMEL-2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其凋亡有促进作用,下调JAK/STAT5通路活性,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20 Vol. 26 (4): 563-568 [
摘要
] (
94
)
HTML
(1 KB)
PDF
(1877 KB) (
305
)
568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吕丹, 金大鹏, 王文丰, 王鹏飞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次(3.14±0.32)次/周、持续时间(3.05±0.46)次/min少于对照组,CK-MB(32.15±5.32)ug/L、LDH(147.21±13.22)ug/L、CRP(4.02±0.59)mg/L、FIB(3.11±0.52)g/L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ET(55.42±2.92)ng/L、TXB2(93.23±6.26)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2020 Vol. 26 (4): 568-571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1189 KB) (
256
)
571
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6表达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冯晓波, 李敏虹, 尚精娟, 周颖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1
目的:
探讨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转录因子6(GATA6)表达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用MTT法检测葫芦素D对SGC-7901细胞抑制率并确定葫芦素D的干预剂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葫芦素D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顺铂组给予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顺铂,葫芦素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0、4.0、8.0μmoL/L的葫芦素D,继续培养48h后进行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SGC-7901细胞中miRNA-143和GATA6 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测定。
结果:
随着葫芦素D剂量增加,SGC-7901细胞抑制率增加(P<0.05)。在葫芦素剂量为8.0μmoL/L时,抑制率为53.07%,故选8.0μmoL/L作为最高干预剂量,并设2.0μmoL/L和4.0μmoL/L两个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GATA6 mRNA相对表达量和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miRNA-1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给予葫芦素D处理后,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GATA6 mRNA相对表达量和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miRNA-1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和S期细胞比例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但效果不如顺铂组。
结论:
葫芦素D能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葫芦素D通过下调GATA6表达有关。
2020 Vol. 26 (4): 571-576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1553 KB) (
279
)
576
法舒地尔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BNP hs-CRP ET-1 ANP的影响
陈红梅, 李绍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2
目的:
探究法舒地尔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尿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心钠肽(ANP)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诊治的心衰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LVEF)及BNP、hs-CRP、ET-1、ANP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YHA分级均为Ⅲ、Ⅳ级,治疗后以Ⅰ、Ⅱ级为主。组间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时间比较显示,Wald χ
2
=64.894,P<0.001,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显示,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BNP、hs-CRP、ET-1、ANP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1、2、3个月,研究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BNP、hs-CRP、ET-1、A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法舒地尔用于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对患者BNP、hs-CRP、ET-1、ANP水平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0 Vol. 26 (4): 576-580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193 KB) (
332
)
581
远隔缺血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
庄焕伟, 白树堂, 符洪犊, 梁丽明, 欧阳华, 张亮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3
目的:
探究远隔缺血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RIPC,对照组行常规止血带处理。比较两组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CTnI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后cTn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递增(P<0.05),研究组cTnI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至主动脉开放6h的BNP水平逐渐降低(P<0.05),主动脉开放24h后迅速升高(P<0.05),但研究组在主动脉开放30min、6h、24h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1d的TNF-α、IL-6、IL-8水平均升高(P<0.05),但术后3d、术后7d的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TNF-α、IL-6、IL-8水平在术后3d、7d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有效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且对于患者炎症反应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2020 Vol. 26 (4): 581-585 [
摘要
] (
82
)
HTML
(1 KB)
PDF
(1199 KB) (
278
)
585
不同年龄分期老年AD患者APOE基因表达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朱烨, 陈燕, 彭乐, 江友琴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分期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D患者64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AD组(<65岁)、迟发型AD组(>65岁),迟发型AD组又分为老年期组(65~80岁)、高龄期组(80~90岁)、长寿期组(>90岁),每组16例。抽取4组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其APOE基因表达情况,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
结果:
4组患者均未出现E2/E2型APOE基因亚型,E3/E3亚型表达中,1组患者的频率最高,为62.50%(10/16),其次为2组患者的43.75%(7/16),E3/E4亚型表达中,三组患者频率最高,为43.75%(7/16),其次为4组患者的37.50%(6/16),其余亚型的表达均较低;APOE共E2、E3、E4 3种等位基因,其中E3的表达频率最高,其次为E4,E2表达频率最低。4组患者的MMSE、ADAS-cog、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SE评分中:1组>2组>3组>4组,ADAS-cog评分中:1组<2组<3组<4组,ADL评分中:1组<2组<3组<4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POE基因亚型患者的MMSE评分、ADAS-cog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辆组间LSD-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年龄分期老年AD患者APOE基因表达不同,且其APOE4 基因的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故临床中可通过调控APOE4 基因的表达来延缓AD的发病年龄。
2020 Vol. 26 (4): 585-589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1209 KB) (
292
)
589
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与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周龙, 胡春兰, 吴泽成, 赵欢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酸与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诊治的142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X线监测动脉钙化情况,同时检测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钙(Ca)等血液生化指标。根据动脉钙化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组(66例)和非钙化组(76例),对钙化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检测血液透析滤过后动脉钙化评分和UA水平,分析动脉钙化评分与UA的关系及影响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钙化组高血压比例、慢性肾炎史比例、TG、CRP及24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非钙化组(P<0.05),Hb、eGFR低于非钙化组(P<0.05);规律透析6个月后钙化组钙化积分及UA水平均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动脉钙化评分与UA水平呈正相关(P<0.05);UA和eGFR是影响CKD患者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尿酸可加重CKD患者动脉钙化,血液透析治疗能清除UA水平,透气前提前干预尿酸治疗以及联合充分透析治疗可能是改善动脉钙化的有效方法。
2020 Vol. 26 (4): 589-594 [
摘要
] (
125
)
HTML
(1 KB)
PDF
(2366 KB) (
481
)
594
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复发和截肢的影响
吴立刚, 曾汉强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6
目的:
分析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复发和截肢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8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机械血栓清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置管溶栓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局部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的截肢率及复发率。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FIB、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T和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FIB、D-D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T和APTT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截肢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可显著改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凝血功能,更好的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较低的截肢风险,临床疗效明确。
2020 Vol. 26 (4): 594-597 [
摘要
] (
83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295
)
598
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诊断及乳腺钙化比较研究
秦锦霞, 赵玉年, 王慧华, 刘念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7
目的:
探讨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诊断及乳腺钙化比较研究。
方法:
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患者15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采取DBT、FFDM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并记录患者的乳腺腺体致密度分型、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边界,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的检出率、病灶特征。
结果:
156例患者中共检出157个病灶,且皆实为乳腺癌,其中1例为双侧乳房内乳腺癌。以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在156例患者中,乳腺纤维腺体组织高度均匀致密性乳腺癌患者51例(32.69%),不均匀致密性乳腺癌105例(67.31%)。患者DBT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肿块、肿块不伴钙化的诊断准确率(78.34%、54.14%)显著高于FFDM(56.69%、35.67%)(P<0.05)。并且DBT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总诊断准确率(82.80%)显著高于FFDM(67.53%)(P<0.05)。DBT对致密性乳腺内肿块病灶边界整体的显示效果显著优于FFDM(Z=-9.196,P<0.05)。DBT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毛刺征、血管穿入征的显示显著优于FFDM(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钙化的总检出率差异不显著(χ
2
=2.136,P>0.05)。
结论:
相对于FFDM,DBT更有利于显示肿块不伴钙化患者的病灶特征,更适合于致密性乳腺内乳腺癌的诊断及钙化的检测。
2020 Vol. 26 (4): 598-602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1198 KB) (
307
)
602
骨化三醇联合二甲双胍对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
陈娇月, 山秀杰, 刘敏, 刘晓燕, 宋娜, 何建秋, 王英南, 韩桂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8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方法:
选取腹型肥胖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钙(Ca)、血磷(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瘦素(LP)、脂联素(AD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及血清25-(OH)D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ACR的相关性。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围、BMI、FPG、HbAlc、LP和ACR均明显降低,25-(OH)D3和AD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腰围、BMI、FPG、HbAlc、LP和ACR均明显降低,25-(OH)D3和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对腹型肥胖T2DM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骨化三醇、二甲双胍治疗能升高患者25-(OH)D3水平,减少尿蛋白,其可能机制与调节ADP、LP水平有关。
2020 Vol. 26 (4): 602-605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1191 KB) (
315
)
605
APACHE Ⅱ评分与ICU内脊髓损伤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关系
李小雅, 原大江, 李艳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19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颈椎脊髓损伤接受有创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ICU收治的颈椎脊髓损伤行MV治疗患者76例,记录患者入院24h内的APACHE Ⅱ评分,使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每天进行谵妄评估,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30)与非谵妄组(n=46)。根据APACHE Ⅱ评分,以5分作为一级别,将入选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5组,分别计算各组别的谵妄发生率,分析APACHE Ⅱ评分与谵妄发生率的相关性。绘制 APACHE Ⅱ评分预测脊髓损伤行MV治疗的患者谵妄发生的ROC曲线,计算相关预测指标,评估APACHE Ⅱ评分对这类患者发生谵妄的预测价值。
结果:
76例脊髓损伤行MV治疗的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30/76)39.47%。谵妄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非谵妄组,有统计学差异(26.63±4.27vs19.37±4.23,P<0.05);谵妄组 MV时间较非谵妄组延长,有统计学差异(15.87±4.58vs11.80±4.74,P<0.05);谵妄组ICU住院时间长于非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3±5.87vs14.11±5.28,P<0.05)。谵妄的发生率随着APACHE Ⅱ评分的升高而增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APACHE Ⅱ评分预测颈椎脊髓损伤行MV治疗患者谵妄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对谵妄预测最佳的截点为APACHE Ⅱ评分>23分,敏感性为76.67%,特异性为84.78%。
结论:
脊髓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随着APACHE Ⅱ评分的升高而升高,APACHE Ⅱ评分对此类患者谵妄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6 (4): 605-609 [
摘要
] (
97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252
)
609
普罗布考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张晓杰, 郭爱红, 李雁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0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对象,按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普罗布考,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分析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9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治疗前后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9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减轻脑梗塞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2020 Vol. 26 (4): 609-615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262
)
615
孕中期四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参考价值
朱艳菊, 阚长利, 肖艳平, 付久园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1
目的:
探讨孕中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未结合雌三醇(uE3)+抑制素a四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参考价值,为推算唐氏儿的风险率及根据其风险率高低进行更深层次的筛查与诊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并随访成功的201例单胎孕妇(7例胎儿有唐氏综合征)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检测AFP、HCG及uE3、抑制素A浓度,唐氏综合征风险值的三联及四联筛查均采用SURUSS相关参数计算,并统计、分析其不同切割值水平对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
结果:
201例受试者中不同年龄段的MOM值总异常率为24.88%(50/201),其中HCG、AFP、uE3及抑制素A异常率为8.96%、9.95%、1.99%及3.98%。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检测时发现,共7例(3.48%)染色体异常,其中孕母血清学MOM值≥1项异常者5例,占71.43%,MOM值正常者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1.32%(2/151)较MOM值异常者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病率10.00%(5/50)低,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SURSS计算发现,切割值水平(引自满婷婷:1/100、1/250和1/380)时四联(AFP+uE3+ HCG+抑制素A)筛查的假阳性率各3.12%、5.75%和7.68%,较三联筛查低0.85%、2.01%和3.52%。而在切割值相同时,四联筛查的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二联筛查和单项筛查,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分析发现,抑制素A与HCG、AFP有相关性,其中胎儿正常孕妇的抑制素A与HCG、AFP呈正相关,胎儿为唐氏综合征的孕妇的抑制素A与HCG、AFP呈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而抑制素A与uE3则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在唐氏综合征的孕中期筛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予以HCG+AFP+uE3+抑制素A四联筛查的有效性更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2020 Vol. 26 (4): 615-619 [
摘要
] (
197
)
HTML
(1 KB)
PDF
(1206 KB) (
481
)
临床研究
620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耿帅, 郭宏举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2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与顺铂协同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网络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CBM、CNKI等数据库,搜索多西他赛与顺铂协同应用治疗晚期NSCLC的RCTs,时间均从创建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员对所得RCTs资料整合、核对,采用RevMan5.2的软件分析。
结果:
本文共选入14篇RCTs,(119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11例,对照组588例。研究表明,有效性方面,对照组相比,多西他赛与顺铂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RR(95%CI)为1.56(1.36,1.80);临床获益率RR(95%CI)为1.13(1.07,1.19);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危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脱发方面均低于对照组,RR(95﹪CI)分别为0.69(0.57,0.83)、0.44(0.29,0.65)、0.54(0.40,0.73)、0.49(0.33,0.72)。
结论:
基于所选证据,在治疗晚期NSCLC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药物优秀。
2020 Vol. 26 (4): 620-625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1685 KB) (
336
)
625
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冯浩, 刘伟, 唐晓梅, 于逢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3
目的:
研究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2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按是否出现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分为A组(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112例)、B组(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10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导睡眠图监测,对比两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次数(WUT)、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REM)期睡眠时间(REMT)、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及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S1期、S2期、S3+S4期睡眠时间。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血清S-100β水平及其与上述睡眠参数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结果:
A组TST、SE、REMT、REM%及NREM睡眠S2、S3+S4期睡眠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SOL、WUT及NREM睡眠S1期睡眠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定向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命名、语言、抽象评分较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S-100β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患者血清S-100β与TST、SE、REMT、REM%、S2、S3+S4呈负相关(r=-0.466、-0.682、-0.612、-0.646,P均<0.05),与SOL、WUT、S1呈正相关(r=0.435、0.587、0.187,P均<0.05),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327,P<0.05)。
结论:
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相关。
2020 Vol. 26 (4): 625-630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1228 KB) (
272
)
631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产妇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赵媛媛, 李菊, 王燕, 石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剖宫产产妇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麻醉后自主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12h、24h及48h疼痛评分、哺乳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镇痛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及48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乳时间低于对照组,24h哺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均总发生率分别为9.38%、35.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产妇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安全有效。
2020 Vol. 26 (4): 631-634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1177 KB) (
295
)
635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HD血管通路选择及内瘘使用相关因素分析
赵艳红, 李红梅, 杨崇猛, 童宗武, 孙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5
目的:
探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HD)血管通路选择及内瘘使用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登记进行HD的ESR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AVF和CVC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初次HD时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结果:
80例ESRD患者中,建立AVF的患者有12例(15%),建立CVC的有68例(8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ESRD患者性别、年龄、BMI、肾小球滤过率、ESRD病因等影响对患者血管通路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AVF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CVC组为57.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4.281,P<0.05)。且80例患者维持性透析中6个月内,AVF组患者转为肾移植的有1例,11例仍使用AVF治疗,治疗转换率为8.33%(1/12);CVC组改为AVF的有48例,改为腹膜透析有5例,改为肾移植有2例,仅13例仍为CVC,治疗转换率为80.88%(5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区域分布、户口所在地、建议造瘘至开始透析时间均为AVF使用的相关影响因素(B=-2.954、3.024、-2.479、-2.259,P均<0.05)。
结论:
大部分HD患者初次透析血管通路为深静脉导管,初次透析AVF使用率很低。且初次透析时AVF的使用率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其中教育程度、区域分布、户口所在地、建议造瘘至开始透析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选择。
2020 Vol. 26 (4): 635-639 [
摘要
] (
97
)
HTML
(1 KB)
PDF
(1194 KB) (
323
)
639
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郑越生, 夏虹, 王智运, 区永亮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6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自体髂骨+融合器(A组,42例)、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B组,38例)、同种异体骨+融合器(C组,29例)。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等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椎间融合率均高于B组、C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
三种不同植骨方法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三者近期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融合组的椎间融合率优于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同种异体骨融合组。
2020 Vol. 26 (4): 639-644 [
摘要
] (
88
)
HTML
(1 KB)
PDF
(1398 KB) (
265
)
644
不同INR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许贤彬, 卢旭升, 陈尔周, 林旭城, 李春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7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发生血栓栓塞事件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110例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INR值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采用ROC曲线分析INR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NR、年龄、左心房增大≥40mm、左心室射血分数<50%、高血压、慢性肾病、心功能分级为导致冠心病合并AF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NR值<1.5有6例(5.00%)、1.5~1.99有4例(3.33%)、2.0~2.49有20例(16.67%)、≥2.5有90例(75.00%)。INR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敏感度为77.5%、特异度100.0%、AUC为0.915、最佳临界值为2.35。
结论: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其INR属于导致其发生血栓栓塞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血栓栓塞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价值,如INR较高发生血栓栓塞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就越高。
2020 Vol. 26 (4): 644-649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1309 KB) (
472
)
649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防治起搏器术后房颤的临床研究
吴有华, 李楠, 徐宝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8
目的:
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起搏器术后患者房颤的预防效果及对左房内径和心功能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84例,入组前均排除房颤,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螺内酯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口服,对照组予起搏器术后常规治疗,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测定血醛固酮水平,术后1、3、6、12个月程控起搏器并记录房颤复发情况。
结果:
经过12个月的随访,螺内酯组房颤发作7例(16.7%),对照组房颤发作15例(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术后12个月螺内酯组的左房内径(LA)较对照组小(31.3±2.3mm vs 33.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的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显著差异(P>0.05)。螺内酯组的血醛固酮水平在术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6个月后水平逐渐上升,第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起搏器术后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延缓左房扩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作用,长期应用有可能减少和延缓起搏器术后房颤的发作。
2020 Vol. 26 (4): 649-653 [
摘要
] (
76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220
)
653
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宋晓彤, 孙迎军, 张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29
目的:
观察儿童维生素A(VA)缺乏情况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确诊为M PP住院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将其分为普通M PP组(220例)与难治性M PP组(即RM PP组,80例)。对比两组VA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临床型VA缺乏(CVAD)、亚临床型VA缺乏(SVAD)+VA正常检出情况,并分析VA缺乏与RM PP患儿合并感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关系。
结果:
普通M PP组VA水平显著高于RM PP组(P<0.05),CVAD检出率及IgM、IgA、IgG水平显著低于RM PP组(P<0.05)。RM PP组合并感染27例,占33.75%;未合并感染53例,占66.25%;RM PP合并感染者CVAD检出率显著高于RM PP未合并感染者(P<0.05)。RM PP患儿中CVAD组IgM、IgA水平显著高于SVAD+VA正常组(P<0.05)。
结论:
VA缺乏与M PP病情程度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20 Vol. 26 (4): 653-656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1195 KB) (
386
)
657
血浆ET-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寿璋, 赵永才, 张燕, 李少情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36例,依据老年患者踝肱指数(ABI)测定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度下肢动脉硬化组84例(0.7≤ABI<0.9),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36例(0.5≤ABI<0.7),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16例(ABI<0.5),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酶联吸附法测定血浆ET-1,对比三组不同下肢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并分析不同肢大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ET-1的相关性。
结果: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间的年龄、BMI、TC、TG、LDL、HDL、患者病程、空腹血糖及ET-1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ET-1均为影响下肢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可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ET-1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0)。
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为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ET-1,与ET-1呈正相关关系。
2020 Vol. 26 (4): 657-660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1294 KB) (
342
)
660
TBX_(20)基因多态性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分析
马立显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1
目的:
分析TBX_(20)基因多态性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生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儿童rs3999950位点基因分布情况。
结果:
两组儿童的260/280值在血液基因组DNA浓度=226~360ng/mL时均约1.8,说明提取的基因组DNA具有较好的质量,可以在PCR扩增中应用。TBX_20第5个外显子的PCR产物大小为350bp,和设计引物对应的TBX_20基因相同。无非特异性条带。XbaI、EcoRI消化限制酶后获取的TBX_20基因片段类似于理论预测。正向、反向测序两组儿童的DNA样品获取的测序成功率>99%。比较从NCBI数据库获取的TBX_20基因序列和测序结果,发现二者序列同源性达到99.4%,具有相同的PCR产物。为了对群体代表性进行评估,基因分型TBX_20基因的PCR产物,同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试验,发现TBX_20SNP分布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相符,TBX_20基因有SNP位点存在rs3999950:c.774T>C(Ala265Ala)。为了对群体代表性进行评估,对PCR产物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试验,TBX_20 SNP分布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相符。研究组患儿的rs3999950位点T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儿童C基因位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基因型OR>1,提升了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结论:
TBX_(20)基因的SNP位点rs3999950可能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2020 Vol. 26 (4): 660-664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354
)
664
经胸腔镜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肺通气障碍改善作用分析
罗化, 彭建明, 袁跃西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2
目的:
分析经胸腔镜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肺通气障碍改善作用。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4)和治疗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组采用胸腔镜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两组VAS、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
)均上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术后14d、6个月,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上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指标在时间和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即两组组间在术后1d、3d以上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后1d、3d以上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胸腔镜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轻肺通气功能障碍,且术后并发症少。
2020 Vol. 26 (4): 664-668 [
摘要
] (
103
)
HTML
(1 KB)
PDF
(1199 KB) (
187
)
669
Notch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李传贵, 王强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3
目的:
探讨阻断和激活Notch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DAPT和感染过表达Notch1胞内段腺病毒(AdNICD)分别阻断和激活Notch信号通路的有效性。使用EdU实验检测PC-3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
结果:
DAPT可以有效阻断Notch信号通路,进而引起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感染AdNICD可以有效激活Notch信号通路,使得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上升,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
2020 Vol. 26 (4): 669-673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2041 KB) (
279
)
673
不同类型呼吸道感染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卢蓉, 刘庆, 庞随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4
目的:
分析讨论不同类型呼吸道感染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7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将患儿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TI)组和肺炎组,采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利用血细胞分析、胸部正位片等检查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情况;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观察各组患儿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危险因素。
结果:
URTI组出现心血管系统受损者5例(14.28%)明显少于肺炎组的19例(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9.98,P=0.02);URTI组出现消化系统异常者6例(17.14%),肺炎组消化系统异常者21例(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0.723,P=0.001);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URTI组全部治愈35例(100.00%),肺炎组治愈或好转32例(82.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患儿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者在年龄、哮喘、ALT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重症肺炎人数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K-MB异常、PCT水平是影响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与URTI组比,肺炎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而CK-MB>24U/L和PCT水平是影响肺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可以通过控制以上因素,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2020 Vol. 26 (4): 673-677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27
)
677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分析及对NSE S100β和Aβ的影响分析研究
刘玉梅, 王占晖, 张秀欣, 宋秀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5
目的:
研究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分娩镇痛的86例初产妇纳入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对照组硬膜外持续给药。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NSE、S100β、Aβ水平变化,另外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组间对比,两组镇痛前及镇痛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镇痛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前后NSE、S100β、A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9.30%vs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及硬膜外持续给药均可用于初产妇的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维持NSE、S100β、Aβ平衡,相对之下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具有自然分娩率高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 Vol. 26 (4): 677-681 [
摘要
] (
90
)
HTML
(1 KB)
PDF
(1199 KB) (
326
)
681
显微镜下微创切除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黄斌, 谭智灵, 王荣彦, 白桂斌, 廖佐明, 岳晓, 罗忠平, 邓人富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6
目的:
对比显微镜下微创切除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86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显微镜下微创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肿瘤切除Simpson分级、症状缓解情况及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肿瘤切除Simpso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癫痫症状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对照组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和传统开颅手术相比,显微镜下微创切除手术对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切除效果更好,并具有创伤小、促进临床症状恢复、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2020 Vol. 26 (4): 681-686 [
摘要
] (
113
)
HTML
(1 KB)
PDF
(1212 KB) (
457
)
686
单纯四点牵引法和荷包缝合牵引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研究
李国利, 张素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7
目的:
探讨单纯四点牵引法和荷包缝合牵引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痔病患者60例,按照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单纯四点牵引法,对照组采取荷包缝合牵引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排便失禁程度评分量表(FISI)、排便梗阻症状(ODS)评分估患者的排便失禁、梗阻程度,比较两组的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FISI评分、ODS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的FISI评分、ODS评分与手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FISI评分、O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的90.0%比较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与对照组的20.0%比较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病采用单纯四点牵引法较荷包缝合牵引法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排便失禁、梗阻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2020 Vol. 26 (4): 686-689 [
摘要
] (
115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255
)
69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单鸿, 吴雁翔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按患者实际心脑血管病症合并状况分为未合并组和合并组,每组57例,另选择同期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57例,对所有入选人员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病变状况,并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分析总结检测结果。
结果:
健康组、未合并组、合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检出率组间对比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未合并组、合并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因子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2020 Vol. 26 (4): 690-693 [
摘要
] (
99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327
)
693
血浆Ficolin-3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疾病分期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曹燕玲, 高娇娇, 李文斌, 李春梅, 刘振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39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水平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疾病分期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儿内科收治的MP感染的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儿内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儿童血浆中Ficolin-3表达水平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表达水平,分析Ficolin-3表达水平与患儿疾病分期、病情程度、IL-8、IL-10、TNF-α、IgM、Ig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MP患儿组血浆中Ficolin-3、IL-8、TNF-α、Ig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Ig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恢复期组相比,急性期组患儿血浆中Ficolin-3、IL-8、TNF-α、Ig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Ig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轻微型组相比,严重型组患儿血浆中Ficolin-3、IL-8、TNF-α、IgM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Ig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MP患儿血浆中Ficolin-3表达水平与患儿疾病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血清中IL-8、TNF-α、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清中IL-10、Ig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
结论:
Ficolin-3在MMP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患儿疾病分期、病情程度、血清IL-8、TNF-α、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L-10、Ig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可能成为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病情的临床指标。
2020 Vol. 26 (4): 693-697 [
摘要
] (
92
)
HTML
(1 KB)
PDF
(1209 KB) (
374
)
698
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陈琦, 李石岩, 禹鑫, 曹雷, 郝旭峰, 王承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40
目的:
探索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作用的作用。
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并于同期制备右侧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为复合材料组,B组为单纯羟基磷灰石组,C组为空白组。所有动物分别于2、4、8、12周处死取材并制备组织标本,并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分析检测,收集影像学分析值加以评价,对分析结果行SPSS17.0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显示A组新生骨情况、成骨速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并通过骨密度分析及新生骨面积测算也显示了复合材料在促进成骨的优越性。
结论:
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在促进颌骨缺损的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成骨作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可望成为临床中修复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2020 Vol. 26 (4): 698-702 [
摘要
] (
79
)
HTML
(1 KB)
PDF
(1559 KB) (
328
)
病例报告
702
二代测序在1例肝脓肿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黄宇, 张志华, 郝长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4.041
2020 Vol. 26 (4): 702-704 [
摘要
] (
128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308
)
冀ICP备17001990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677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