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有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无英文摘要标准格式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20年 26卷 2期
刊出日期:2020-02-29

论著
临床研究
临床检验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论著
177 miR-663对PG-LH7和PG-BE1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王云朋, 刘章心怡, 张荣花, 赵鹏, 章广玲, 刘志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1
目的:探讨microRNA-663(miR-663)对人肺巨细胞癌的低转移亚系PG-LH7和高转移亚系PG-BE1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A549细胞,PG-LH7细胞、PG-BE1细胞、miR-663ASO转染的PG-BE1细胞和miR-663mimics转染的PG-LH7细胞中miR-663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计数、集落形成实验和CCK8法检测miR-663ASO或miR-663mimics转染后的PG-BE1细胞和PG-LH7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miR-663ASO或miR-663mimics转染后的PG-BE1细胞和PG-LH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miR-663在PG-LH7细胞中的表达低于A54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miR-663在PG-BE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A54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miR-663mimics转染可以使miR-663在PG-LH7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miR-663ASO转染可以使miR-663在PG-BE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663mimics能够有效的促进PG-LH7细胞的增殖(P<0.05)、侵袭迁移能力(P<0.01);miR-663ASO能够有效的抑制PG-BE1细胞的增殖(P<0.05)、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miR-663过表达能促进人肺巨细胞癌的低转移亚系PG-LH7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而抑制miR-663表达抑制高转移亚系PG-BE1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2020 Vol. 26 (2): 177-18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307 )
181 小剂量l-t4对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影响因素
王尚农, 李洪梅, 朱瑾英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2
目的:探究小剂量l-t4对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确诊为甲状腺良性小结节患者7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l-t4)治疗,疗程为1年,对对照组患者不予以药物治疗,仅采取临床观察与随访。每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体积(JV)、甲状腺最大结节横截面直径(JD3)、小结节直径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进行4个周期的检测。同时对观察组39名患者进行整体性研究,探究性别与年龄对患者的甲状腺小结节直径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采取治疗12个月后甲状腺体积(8.52±8.68)cm3与最大结节横截面直径(47.88±8.54)mm显著小于对照组(13.16±9.88)cm3、(63.48±10.2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小结节直径(4.84±1.80)mm明显小于对照组(6.33±1.9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36±0.14)mIU/L明显低于临床观察与随访12个月后的对照组(1.86±0.78)mIU/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26.24±4.04)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6.88±3.52)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小结节直径、TSH分别为(4.32±1.76)mm、(0.31±0.10)mIU/L,较男性患者的(5.62±1.76)mm、(0.46±0.15)mIU/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4为(29.61±5.42)pmoL/L,显著高于男性的(21.26±4.37)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的患者患者小结节直径、TSH分别为(4.94±1.26)mm、(0.34±0.13)mIU/L,≥45岁患者的(5.86±1.58)mm、(0.49±0.15)mIU/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4为(28.81±3.07)pmoL/L,显著低于男性的(22.60±4.00)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l-t4能够有效控制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生化指标水平抑制TSH的分泌和增加FT4水平并且控制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生长,对女性患者以及年龄<45岁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2020 Vol. 26 (2): 181-184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1251 KB)  ( 467 )
185 黄芪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徐慧, 牛玲, 安新江, 何秀华, 王燕, 薛莹, 凌楠, 王镇洲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3
目的:探究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继续使用黄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TNF-α、IL-6、IL-17)水平及细胞免疫的变化;评估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89.47%)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68.75%)(χ2=4.663,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CK、CK-MB、LD、cTnI、TNF-α、IL-6、IL-17、CD3+、CD4+、CD4+/CD8+水平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1、2周,研究组患者的CK、CK-MB、LD、cTnI、TNF-α、IL-6、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它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炎症的发生,对患儿治疗后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2020 Vol. 26 (2): 185-189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256 KB)  ( 307 )
190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
马科, 寇艳, 卢蓉, 李元霞, 杨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4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与对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过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并磷酸肌酸钠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心肌酶水平、肌钙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组内比较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CK-MB、LDH、AST水平均有下降(P1<0.01,P2<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前>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后<0.01);治疗前,两组患儿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TnI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具有较明显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2020 Vol. 26 (2): 190-193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401 )
194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万荣, 许峰, 张晓霞, 熊晓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5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1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检测资料,按是否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比两组Gal-3、炎症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分析Gal-3与心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CRP、TNF-α及Gal-3水平分别为(5.93±0.82)mg/L、(16.48±1.05)ng/L、(9.82±1.13)ng/m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89±0.71)mg/L、(12.17±1.12)ng/L、(6.08±1.04)ng/mL(P<0.05)。观察组LVEF为(50.08±2.08)%,低于对照组的(57.62±2.19)%(P<0.05)。经Pearson分析,观察组Gal-3水平与CRP、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25,P均<0.01),并与LVEF呈负相关(r值=-0.854,P<0.01)。结论:Gal-3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炎症反应呈正相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
2020 Vol. 26 (2): 194-196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237 )
197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运转蛋白KPNA2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马春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6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运转蛋白KPNA2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2例,设为结直肠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9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对象的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所有样本进行KPNA2表达的计算,比较两组患者KPNA2表达情况,比较结直肠癌组中不同病理特征患者间KPNA2表达的差异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KPNA2表达率为72.8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KPNA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M分期与KPNA2表达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KPNA2表达呈负相关。以上均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PNA2表达明显上调,其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分化以及分期具有密切关联,对判断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0 Vol. 26 (2): 197-201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1239 KB)  ( 353 )
202 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彭承旭, 向红, 金涛, 田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7
目的: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为本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大鼠各2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大鼠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进行构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模型建立后,存活的大鼠参照Garcia方法鉴定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待造模完成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右美托咪定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射液进行注射治疗。连续给药7d后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内含水量进行测量对比。采集大鼠的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的NLRP3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炎症因子指标白介素-I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与NLRP3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内含水量均显著增加,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内含水量均有降低,右美托咪定组随给药剂量增加,出血量和含水量均有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的IL-1β、TNF-α、IL-6、NLRP3水平均有显著升高,且右美托咪定组均低于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逐步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P3与IL-1β、TNF-α、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程度,降低大鼠的炎症反应状态和NLRP3水平,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水平表达有关。
2020 Vol. 26 (2): 202-204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24 )
205 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卢晓操, 王晓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行支架植入术的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ISR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CHD患者中,19例术后发生ISR,发生率为18.1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伴有CHD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支架≥3枚、支架长度≥30mm、支架直径<3.00mm、伴有串联支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mmoL/L、常规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停用阿司匹林者ISR发生率较无CHD家族史、无糖尿病史、无高血压史、无吸烟史、支架<3枚、支架长度<30mm、支架直径≥3.00mm、无串联支架、LDL-C<3.37mmoL/L、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未停用阿司匹林者明显增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伴有CHD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支架≥3枚、支架长度≥30mm、支架直径<3.00mm、伴有串联支架、LDL-C≥3.37mmoL/L、常规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停用阿司匹林是CH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存在着多种影响CHD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及时、重点对因处理可能导致ISR的因素以减少ISR发生可能。
2020 Vol. 26 (2): 205-210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364 )
211 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对尿C5b-9 IgG4的影响
梁衍, 闫晓辉, 王小明, 金刚, 冯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09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对尿中攻膜复合物(C5b-9)、免疫球蛋白G4(IgG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每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他克莫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雷公藤多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尿C5b-9、IgG4指标,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43/46)比71.27%(33/46)](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4.21±3.87)g比(24.25±2.42)g](P<0.05),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17)g比(2.34±0.21)g](P<0.05)。观察组的尿C5b、IgG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5.98±4.32)ng/mg、(65.21±6.54)ug/mmoL比(1.46±0.21)ng/mg、(6.32±0.69)ug/mmoL](P<0.05)。观察组的SBG、E2、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7.54±3.14)nmoL/L、(42.16±4.45)pg/mL、(350.54±35.98)ng/dL比(26.98±2.87)nmoL/L、(35.87±3.76)pg/mL、(287.43±23.76)ng/dL](P<0.05),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12±0.65)mIU/mL比(7.48±0.79)mIU/mL](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尿C5b-9、IgG4水平,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临床疗效良好。
2020 Vol. 26 (2): 211-214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235 KB)  ( 428 )
215 低剂量与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刘志华, 史莉莉, 岳金超, 魏朝霞, 张丙金, 焦海妹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0
目的:探讨低剂量与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给氧治疗天数和机械通气天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的首剂量为20ms/kg,每日维持剂量为15ms/kg时,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2020 Vol. 26 (2): 215-217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366 )
218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CA15-3 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李月梅, 仲维秀, 杨丽萍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1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联合血清CA15-3、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另择同期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测血清CA15-3、CEA水平,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差异并分析指标单独或联合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乳腺恶性病灶MRI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见边缘不规则或伴有毛刺形成,强化多不均匀;乳腺良性病灶表现为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边缘光滑的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多数病灶强化均匀;乳腺癌组患者CA15-3、CEA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MRI及血清CA15-3、CEA单独诊断时,CEA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最低,MRI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最高;MRI联合CA15-3、CEA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RI、血清CA15-3、CEA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低于其他三种方法单独诊断。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血清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0 Vol. 26 (2): 218-221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1703 KB)  ( 328 )
222 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NGF BDNF水平的影响
李莹莹, 符俏, 吴薇薇, 孔瑛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2
目的:探究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患者均予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与下肢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FMA-上肢、FMA-下肢、BBS、MBI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GF、BDNF及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NGF、BDNF、NT-3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SS-QOL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受损神经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 Vol. 26 (2): 222-225 [摘要] ( 87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349 )
226 贝前列腺素钠对T2DM肾小球硬化老年患者Scr BUN FIB D-D TNF-α hs-CRP的影响
李红微, 王志奇, 张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3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T2DM肾小球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贝那普利+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两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差异。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hs-CRP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hs-CRP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D-D和Fib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D-D和Fib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BUN和SCr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BUN和SCr的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T2DM肾小球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肾功能,调节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2020 Vol. 26 (2): 226-229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1247 KB)  ( 389 )
230 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对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蒋天娇, 王鑫, 马楠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4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应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90例牙周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均为45例患者,分别应用盐酸米诺环素与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早期牙周指标,龈沟液相关指标水平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93.33% VS 75.5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牙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早期牙周指标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相关指标如IL-1β、sICAM-1、骨钙素、MCP-1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各项龈沟液指标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单一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78% VS 28.89%,P>0.05),复发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22% VS 20.00%,P<0.05)。结论:牙周炎应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安全性好。
2020 Vol. 26 (2): 230-234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370 )
23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PD98059和LY294002在调节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
胡煜, 周孟君, 李刚, 刘斌, 余静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5
目的:探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D98059和LY294002干预下的增殖迁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ASMC,并分为空白组、CTGF组、CP组、CL组和CPL组,WST-1检测CTGF、PD98059和LY29400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划痕和细胞骨架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TGF(50ng/mL)刺激PASMC48、72、96和120h后WST-1示细胞增殖水平升高,6h、12h后Transwell示穿膜细胞数量增加,12h、24h后细胞划痕示划痕宽度减小,细胞骨架模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GF组比较,经PD98059(20μmoL/L)和/或LY294002(10μmoL/L)干预24、48、72、96和120h后WST-1示细胞增殖水平下降;6h、12h后Transwell示穿膜细胞数量减少,12h、24h后细胞划痕示划痕宽度增加,细胞骨架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可刺激PASMC增殖迁移并可能是促进肺动脉高压(PAH)肺血管重构因素之一,PASMC增殖迁移可被PD98059和/或LY294002抑制,提示它们所阻断的ERK1/2和PI3K通路可能参与了CTGF刺激下的PAH肺血管重构。
2020 Vol. 26 (2): 235-239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2669 KB)  ( 368 )
240 sCD40L Lp-PLA2对行急诊PCI中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估价值
韩婷婷, 王虹, 吴美美, 杨利娇, 黄贤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6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00例,收集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和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p-PLA2、sCD40L浓度,分析Lp-PLA2、sCD40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Lp-PLA2、sCD40L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5),不同浓度组分析,高浓度组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比低浓度组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p-PLA2、sCD40L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独立危险因素(OR:1.655,1.146,P<0.05),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97,并且两者联合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结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CD40配体对行急诊PCI后发生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6 (2): 240-243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324 KB)  ( 347 )
244 序贯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复发型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
陈永富, 何耀武, 李健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7
目的:探究序贯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复发型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复发型宫颈癌患者95例。按简单随机分层法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序贯化疗(4疗程),研究组采用序贯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治疗。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78.00%)、局部控制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55.56%、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R分析显示,研究组体力明显恢复、体质量明显增加、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的患者占比分别74.00%、78.00%、82.00%,高于对照组的46.67%、51.11%、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QLQ-C30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单项问题、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提高复发型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受益率,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020 Vol. 26 (2): 244-247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254 KB)  ( 308 )
248 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糖脂代谢的影响
陈明菊, 米莉, 罗明, 杨金华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8
目的: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糖脂代谢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20例精神不分裂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的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给与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开始剂量定为10~20mg,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开始剂量定为10~20mg。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6.66%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血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组低于对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计算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糖脂代谢有明显作用,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2020 Vol. 26 (2): 248-251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247 KB)  ( 349 )
252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C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白耀博, 时艳, 刘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19
目的:探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C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T2DM组,另择50例同期于我院查体排除糖尿病的健康成年人纳入对照组。测定并分析受试者HCMV-DNA病毒载量、空腹血糖(FPG)、C肽(C-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T2DM组及对照组受试者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50.64%及26.00%;T2DM组患者HCMV-DNA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患者伴有FPG、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Fins、C-P、ISI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HCMV-DNA阳性患者各指标升高或上升幅度显著大于HCMV-DNA阴性患者(P<0.05)。结论:HCMV病毒感染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加重机体免疫失衡症状,促进病情的进展。
2020 Vol. 26 (2): 252-254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229 KB)  ( 323 )
255 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疼痛指数的影响
李民, 刘德群, 李波, 崔宝文, 董小磊, 张文涌, 朱贺全, 唐红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0
目的:探讨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牵引及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腰部活动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疼痛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步态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感觉障碍评分、运动障碍评分、日常活动影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步态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感觉障碍评分、运动障碍评分、日常活动影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后伸、侧屈等腰部活动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2020 Vol. 26 (2): 255-258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281 )
259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Evans Ⅲ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对比
薄舒心, 王倩, 陈萍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1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Evans 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诊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而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与PFNA内固定术相较,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Evans 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2020 Vol. 26 (2): 259-263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927 KB)  ( 314 )
264 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樊云, 刘娜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2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根据ASIR-V权重分为ASIR-V 50%组、ASIR-V 70%组,两组患儿都以相同条件扫描,同时所有患儿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ASIR-V 50%、ASIR-V 70%两组图像主观质量、客观质量、碘对比剂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心脏血管造影(CTA)与心脏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大于3分,两名医师阅片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675, 0.687); 两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左心室等感兴趣区域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75,0.624,0.721,0.592,P>0.05;t=0.698,0.767,0.365,0.156,P>0.05);ASIR-V70%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ASIR-V 50%组[(11.34±2.15 vs 12.87±2.54)mGy.cm,(0.39±0.08 vs 0.48±0.10)mSv](t=3.315,5.068,P<0.05);CTA心外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心脏超声(99.76% vs 98.68%, 98.55% vs88.41%)(χ2=6.280,5.824,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效能的同时,通过提高ASIR-V权重比能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
2020 Vol. 26 (2): 264-266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221 KB)  ( 387 )
267 球蛋白对难治性癫痫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王雪君, 史晓玲, 韩玉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3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球蛋白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住院治疗的9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儿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5例患儿加入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血清IgA、IgG相比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CD3+、CD4+、CD4+/CD8+相比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相比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癫痫症状的发作频次,属于癫痫患儿临床治疗中的良好辅助性药物。
2020 Vol. 26 (2): 267-269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219 KB)  ( 362 )
       临床研究
270 地高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体内AngⅡ ANP MMP-9的变化研究
朱小琴, 邓仁生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4
目的:分析地高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肽(A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地高辛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AngⅡ、ANP、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l)、内皮素-1(ET-1)、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55.98±5.21)%、SV(59.63±5.02)mL、TIMP-l(184.55±20.11)g/L、CAT(24.15±2.54)U/L、GSH-Px(124.23±8.01)U/L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53.12±4.22)mm、ANP(221.36±39.89)g/L、MMP-9(568.25±82.52)ng/mL、AngⅡ(67.63±16.54)ng/L、ET-1(53.26±8.6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9.38%)与对照组(4.69%)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高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降低ANP、MMP-9、AngⅡ水平,改善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0 Vol. 26 (2): 270-274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262 )
275 黄芩胶囊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MDRAB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杨帅, 张明月, 康孟杰, 富雅竹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5
目的:探究黄芩胶囊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对照组)及予以黄芩胶囊+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观察组)的MDRAB肺炎患者各52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细菌清除情况、病情恢复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感染状况[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中医证候[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CMSSS)]、肺部损伤[肺损伤评分(LIS)]差异。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感染状况(血清PCT、MMP-9)、中医证候(TCMSSS评分)、肺部损伤(L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胶囊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MDRAB肺炎效果显著,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20 Vol. 26 (2): 275-277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220 KB)  ( 431 )
278 支气管堵塞器在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余志阳, 刘杨, 惠康丽, 陈春龙, 张利东, 朱四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6
目的:观察支气管堵塞器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RATS)胸腺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胸腺瘤切除术的48例患者纳入本实验,根据气管插管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n=24)和支气管堵塞器组(BBs组,n=24),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手术方法基本相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及定位时间、操作成功率、肺萎陷优良率、导管异位率,记录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4)四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PO2、PCO2,记录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和肺萎陷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Bs组的插管时间和肺萎陷时间长于DLT组(P均<0.05),侧卧位移管率高于DLT组(P<0.05);BBs组在T2、T3时刻的Ppeak值低于DLT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在T1、T2、T3、T4时刻的PO2、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Bs组的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于DLT组(P均<0.05)。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中,支气管堵塞器具有气道阻力低、术后咽痛发生率低的优势,患者的舒适性更高,但肺萎陷时间更长,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效果类似,各有优势。
2020 Vol. 26 (2): 278-281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1240 KB)  ( 335 )
282 血清25(OH)D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肖敏, 苏燕, 孙春萍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为SCH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在孕24~28周检测血清25(OH)D、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25(OH)D与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SCH组孕妇血清TSH水平及TPO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CH组孕妇血清FT3、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血清FT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SCH组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乏组孕妇血清TSH、FT3水平和TPO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不缺乏组(P<0.05),两组孕妇血清FT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5(OH)D与TSH、TPOAb水平呈负相关(P<0.05),25(OH)D与FT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与SCH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TPOAb阳性可能是妊娠期妇女并发SCH的重要因素。
2020 Vol. 26 (2): 282-285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211 )
286 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
王赫, 孙元林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8
目的:探讨脑梗死在超早期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组在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4h后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2.0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100β水平、NSE水平以及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效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2020 Vol. 26 (2): 286-289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326 )
290 关节液中TNF-α IL-6和IL-8水平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X线分级和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吴旭, 姚勐炜, 郭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29
目的:分析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X线分级和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5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病例组)和同期45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比较两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差异。比较病例组不同X线分级的患者关节液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与关节液中IL-6、IL-8、TNF-α含量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关节液中IL-6、IL-8及TNF-α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病例组患者均经X线检查,提示Ⅰ级35例,Ⅱ级21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不同X线分级的患者关节液中IL-6、IL-8及TNF-α含量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提示随着患者X线分级的升高,骨损伤程度的加重,关节液中IL-6、IL-8及TNF-α含量亦会随之升高。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平均KSS评分(63.47±10.46)分,平均HSS评分(67.98±13.28)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入院时KSS评分、HSS评分与关节液中IL-6、IL-8、TNF-α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均无密切关系(P>0.05)。结论:关节液中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X线分级、膝关节功能状况均存在密切关系,即随着患者X线分级升高,膝关节功能明显减弱,关节液中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
2020 Vol. 26 (2): 290-293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1246 KB)  ( 386 )
294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牙周炎伴错合畸形的疗效比较
石敏, 王红, 张静, 包晨刚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0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牙周炎伴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比两组牙周指标、正畸矫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牙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正畸矫治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牙周指标,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020 Vol. 26 (2): 294-297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352 )
298 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 AFP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的影响
周婷, 王刚, 张骏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1
目的:研究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AFP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疑似PHC患者92例进行研究,根据病检结果将患者分为PHC组47例和良性组45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MRI扫描并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HC的价值。结果:MRI检查显示PHC患者48例,其中结节型26例、巨块型17例,弥漫型5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显示肿瘤组织明显强化,信号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部分病例可见高信号坏死灶和低信号出血灶;PHC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AFP和GP7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且良性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FP和GP7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血清AFP和GP73水平对PHC诊断效能较低(Kappa值<0.5),联合MRI检查均可有效提升诊断效能(Kappa值0.5~0.7),MRI对PHC具有良好诊断价值(Kappa值>0.7),且三者联合诊断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Kappa>0.7)。结论: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AFP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PHC诊断准确性,对PHC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0 Vol. 26 (2): 298-301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246 KB)  ( 329 )
302 戈利木单抗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甲氨蝶呤疗效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析
潘璐, 赵华, 牛刚, 方皓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2
目的:研究戈利木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甲氨蝶呤(MTX)治疗效果不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MTX治疗效果不佳的活动性RA患者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戈利木单抗+来氟米特,n=35)与对照组(来氟米特,n=35),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关节肿胀及压痛数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及医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及医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物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物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RC50及ARC70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伐利木单抗联合来氟米特在MTX治疗效果不佳的活动性RA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晨僵、关节肿胀压痛等临床症状,降低其ESR、CRP、RF及血清相关炎症物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20 Vol. 26 (2): 302-306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259 KB)  ( 411 )
307 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原因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刘士会, 吕良峰, 胡成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3
目的:分析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手术时间、损伤分类、入院时伤情评估结果、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是否采取心肺脑复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15例死亡(18.75%)。死亡原因: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6例(40.00%)、创伤性休克4例(26.6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20.00%);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13.33%)。死亡患者中年龄>60岁、多发伤、ISS评分≥16分的占比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同时入院时死亡患者的体温显著低于存活患者、APCAHEⅡ评分、碱剩余、PT、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CAHEⅡ评分、多发伤、ISS评分为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以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及创伤性休克为主,且与患者年龄、APCAHEⅡ评分、多发伤、ISS评分密切相关。
2020 Vol. 26 (2): 307-31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1239 KB)  ( 767 )
311 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
李庆, 李卫东, 丁源, 何庆璋, 陶保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4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并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ICP)、脑代谢指标、意识障碍情况、疾病的预后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格拉斯哥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the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相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脑代谢,改善疾病的预后。
2020 Vol. 26 (2): 311-314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1248 KB)  ( 317 )
315 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
李吉利, 姚恒, 王炜, 刘延军, 李世龙, 胡金杉, 闫福成, 吕科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5
目的:探讨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患者98例,根据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将其分成良好组、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就诊时间、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损伤能量、尺骨茎突骨折、末次复查掌倾角、末次复查桡骨短缩、功能锻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在98例患者中,有26例恢复不良,占26.53%,72例恢复良好,占73.47%。不良组年龄≥65岁、有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末次复查掌倾角<10度、末次复查桡骨短缩≥5mm、功能锻炼不规律占比分别为53.85%、65.38%、57.69%、46.15%、46.15%、42.31%,高于良好组的31.94%、15.28%、16.67%、16.67%、15.28%、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年龄(≥65岁)、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末次复查掌倾角(掌倾<10度)、末次复查桡骨短缩(≥5mm)、功能锻炼(不规律)是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恢复功能不良与年龄≥65岁、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掌倾角掌倾<10度、桡骨短缩≥5mm、不规律功能锻炼密切相关。
2020 Vol. 26 (2): 315-319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1563 KB)  ( 429 )
320 3D打印导航内固定技术术前设计钉道位置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顾洋, 陈瑾, 朱嘉俊, 张凡棋, 高一淋, 徐中华, 汤立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6
目的:应用3D打印导航内固定技术,在术前设计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空心钉内固定钉道及手术导航器,探讨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观察组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钉道并制作导航模块,辅助完成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指标、螺钉分布情况,术后3个月、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末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及穿钉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位及侧位螺钉相互平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螺钉分布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末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Garden对位指数及术后12个月时Harris评分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内固定技术术前设计钉道位置能够有效指导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的开展,能够减少透视及穿钉次数,且不会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同时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2020 Vol. 26 (2): 320-324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2192 KB)  ( 372 )
325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季瑛, 刘世龙, 郭倩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7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4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新生血管复发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占25%,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43.8%(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治疗并发症相对较少,且可减少新生血管复发。
2020 Vol. 26 (2): 325-328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1241 KB)  ( 316 )
       实验研究
329 胡桃醌通过调节CDK4表达调控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
吴建安, 尚厦, 胡倩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8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影响,并检测其对CDK4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0μmoL/L)、胡桃醌低剂量组(25μmoL/L)、胡桃醌中剂量组(50μmoL/L)、胡桃醌高剂量组(100μ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胡桃醌对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胡桃醌对Tca8113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各浓度组Tca8113细胞中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胡桃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质变粗糙,细胞变得更小和圆润,胡桃醌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MTT结果显示,胡桃醌低、中、高剂量组Tca8113细胞O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胡桃醌中、高剂量组Tca8113细胞OD值低于胡桃醌低剂量组(P<0.05);胡桃醌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胡桃醌高、中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胡桃醌低剂量组(P<0.05),胡桃醌高剂量组高于胡桃醌中剂量组(P<0.05);胡桃醌高、中、低剂量组CDK4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胡桃醌高、中剂量组CDK4阳性率低于胡桃醌低剂量组(P<0.05),胡桃醌高剂量组CDK4阳性率低于胡桃醌中剂量组(P<0.05)。结论:胡桃醌可抑制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下调CDK4的表达,抑制肿瘤的侵袭。
2020 Vol. 26 (2): 329-332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1461 KB)  ( 364 )
333 参芍口服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CD14/TLR4介导的继发性炎症损伤的干预效果研究
刘宏伟, 唐兴国, 李斌斌, 孟令丽, 秦博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39
目的:研究参芍口服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CD14/TLR4介导的继发性炎症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参芍口服液干预组(SS组)。每组又分为6h,12h,24h,72h和7d 5个小组。ICH组和SS组用自体股动脉血法复制脑出血模型。SS组苏醒后给予参芍口服液(8mL/d)灌胃。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未受损神经元计数;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D14、TLR4和IL-8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CH组脑出血后6h开始出现水肿,12~72h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72h达到高峰,之后脑水肿逐渐减弱,7d基本恢复正常;SS组较模型组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Sham组大鼠CD14在脑组织细胞微量表达;ICH组术后6h血肿周围CD14蛋白开始表达,可见少量阳性细胞随时间延续,表达量逐渐增加,72h蛋白表达达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TLR4、IL-8蛋白表达水平趋势和CD14相一致。TLR4与CD14表达水平变化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P<0.05);参芍口服液干预后,CD14表达水平TLR4、IL-8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结论:参芍口服液可能通过减少CD14/TLR4信号通路的诱发因素,降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炎症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2020 Vol. 26 (2): 333-337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806 KB)  ( 395 )
       临床检验
338 血清抗bFGF自身抗体在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
毛洪博, 孟凡杰, 谭婷婷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40
目的:探讨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自身抗体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将46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患病类型、肾损害情况下患者血清抗bFGF-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与抗bFGF-IgM抗体水平差异,分别以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及其对肾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其他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bFGF-IgG抗体、抗bFGF-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RA患者明显高于SLE患者(P<0.05)。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患者血清抗bFGF-IgG抗体、抗bFGF-IgM抗体及UAE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肾损害患者(P<0.05)。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bFGF-IgG抗体、抗bFGF-IgM抗体水平与UAER水平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r>0,P<0.05)。血清抗bFGF-IgG抗体、抗bFGF-IgM抗体预测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预测敏感度分为别83.33%、91.67%,特异度分别为64.08%、61.17%,cut-off值分别为208.01×10-3、224.79×10-3结论: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bFGF自身抗体表达显著增高,临床检测可为病情评估提供参考,并为病理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020 Vol. 26 (2): 338-341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349 KB)  ( 320 )
342 自然流产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血清TNF-α IL-1 IL-6的关系
郑春娇, 吴智明, 黄素静, 贾利平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41
目的:探究自然流产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血清TNF-α、IL-1、IL-6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自然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和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0例正常孕妇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并根据外周血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两个亚组,任意两项阳性则为HCMV活动性感染,故活动性感染患者26例,非活动性感染患者84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阳性率,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以及活动性感染组和非活动性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HCMV活动性感染与TNF-α、IL-1、IL-6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7.37%、16.36%、2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4.29%、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感染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TNF-α、IL-1、IL-6水平与活动性感染有关,且水平越高,活动性感染的风险越高。结论:HCMV感染引起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HCMV感染与TNF-α、IL-1、IL-6水平有关,其水平越高,活动性感染的风险越高,可能均在流产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 Vol. 26 (2): 342-345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1236 KB)  ( 278 )
       文献综述
346 T细胞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李婷婷, 石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42
2020 Vol. 26 (2): 346-348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635 KB)  ( 265 )
349 体外循环中设备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朱悦倩, 杨菁, 姚昊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20.02.043
2020 Vol. 26 (2): 349-352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1270 KB)  ( 958 )
冀ICP备2025106803号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86号
版权所有 © 2016 《河北医学》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