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危险因素及防治意义分析 |
高宝侠, 张忠明, 谢琪, 崔绪琴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
|
|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36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盆腔淋巴结转移例数,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与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本组360例子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68例,转移率为18.89%;子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其临床分期为Ⅱ期所占比例、脉管侵犯所占比例、肌层浸润深度≥1/2所占比例、分化程度为1级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组(P<0.05);临床分期、脉管侵犯、肌层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为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分期靠后、肌层浸润深度≥1/2、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合并脉管侵犯的子宫颈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积极筛查相关危险因素,予以个体化治疗是改善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
|
关键词 :
子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病 理,
因 素,
防 治
|
|
基金资助: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4JM4038) |
通讯作者:
张忠明
|
[1]邓欢,李政,李文超,等.314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711~714. [2] 李洋.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3] 李燕,王銮虹,朱安娜,等.ⅠB1~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8):598~602. [4] 潘秀玉,艾文霞,熊慧华,等.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6):686~691,696. [5] 周娜,吴宜林.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3):199~203. [6] 段旭艳.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25~427. [7] 林春华,陈明,唐蜜,等.不同类型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56~2458. [8] 岳晓静,牛子儒,侯彩英,等.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8):2045~2048. [9] 云星,洪颖.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2,38(10):1216~1218. [10] 李洁明,刘贵,李雪梅,等.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8):110~114. [11] 雷磊,王月玲,赵西侠,等.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4):757~758. [12] 邓凯贤,李维丽,陈春林,等.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2):1641~1644. [13] 杨波,刘健,李胜泽,等.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028~1029,1118. [14] 余慧敏,易村犍.子宫颈癌ⅠB~ⅡB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70~3072. [15] 李秀芳,马媛,林丽红,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0):1424~1427. |
[1] |
张海涛, 孙浩, 李凯, 许发功.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和病理特点的关系[J]. 河北医学, 2018, 24(9): 1515-1518. |
[2] |
张越,黄建琼,吴直惠,王艳琼,胡敏. 耳廓再造术后生长情况及影响颅耳角成形的因素[J]. 河北医学, 2018, 24(12): 1995-1999. |
|
|
|
|